曹惠娣《微风拂过》:于日常细微处关照生活的诗意

微风拂过 曹惠娣
作者简介:
曹惠娣,1996年生于河南洛阳,2018年本科、2021年硕士均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西安美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博士、硕士师从庞茂琨教授。现为重庆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油画学会会员、重庆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外聘教师、国家民族画院特聘画家(研究员)、李可染画院院聘画家。作品《微风拂过》入选“双城记·筑梦偕行——第二届川渝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
创作背景:
自然与生活始终是曹惠娣艺术创作深耕的土壤。在她的创作体系里,平凡日常并非单调的重复,而是蕴含着无尽灵感的沃土。《微风拂过》的诞生,便始于一段对生活诗意的敏锐捕捉。
2024年春日,阳光倾洒在阳台肆意绽放的月季花上,窗外树叶在光影交织中闪烁微光,城市与植物共生的美好瞬间击中了曹惠娣。她支起相机,与丈夫、小狗共同入镜,将这份藏于日常的的美好画面定格。当暑期来临,这份源自生活的感动驱动她以照片为蓝本,开启艺术创作之旅,将日常照片升华为更具美学深度的绘画作品。
作品解析:
饱满丰富的画面中,人物与宠物的分布顺着动线从左上角延伸至右下角,对角线构图为曹惠娣串联画面的隐形线索。“作品整体风格虽然写实,却并非创作的全部。”曹惠娣介绍,“光线的形状、黄裙上的条纹、地毯上的菱形图案等抽象线条穿插其间,为写实基底注入抽象元素。”
顺着画面对角线构图,一块镜子映照着男性的侧影,这一构思不仅丰富了画面空间层次,曹惠娣更想借“对镜”传递出自我审视之意,“在都市生活的喧嚣奔忙中,希望提醒人们能于忙碌里留存审视内心的间隙。”黄、绿、粉、白等主色块让画面呈现温暖明快的观感,阳光、鲜花、小狗、树叶等象征希望美好的符号,共同营造出一种幸福日常的温馨。但仔细看画面中男性手持修剪花枝的剪刀,这一设计也是曹惠娣的有意安排,“我想以锋利剪刀这一极具张力的符号,袒露亲密关系中难以规避的矛盾,使作品穿透温馨表象,直抵真实生活,引起人们关于生活中冲突与包容的深度思考。”
创作过程:
在《微风拂过》的创作中,曹惠娣选择了“局部推动”的艺术逻辑,耗时1个多月,从右下角小狗起笔,逐次过渡到女性、男性,以及最后阳台的绿景。曹惠娣表示,这种创作方式的优点在于用细腻笔触承载了生活温度。小狗的毛发纹理、女性裙摆的褶皱层次、男性衣料的质感、绿植的光影变化,每个元素都在她的创作中缓慢生长。待局部细节趋于完善后,她再以全局视角进行调整,让各元素在视觉节奏与艺术表意上达成和谐,最终使画面既保留微观的细腻触动,又呈现完整的宏观表达。
曹惠娣坦言,“局部推动”虽能细致刻画细节,但为了让画面整体更和谐,后期需要反复调整各元素的呼应关系。尽管这幅作品始于对日常诗意的捕捉,但她更希望观者在欣赏时,能感受到她以艺术观照生活、用作品传递思考的创作初心。 (记者 程卓)






 放大
 放大 缩小
 缩小 默认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