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9月18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新质生产力:读懂中国经济转型的密码 梨香漫巫山 秋水入怀 图片 一道烤鱼寄乡愁 蔡家“吃新”

版面翻页
视野
03

秋水入怀

□ 作者 马英闵

九月,风一日凉过一日,夏的余韵悄然收尾。天色高远如洗,阳光不再炙热,而是温柔地洒在树梢,像一位提着画笔的老人,安静地为世界染上一层金晖。我最喜爱的,正是这一段秋意萌、夏未尽的时光。它不似盛夏般逼人,也不像深秋那样萧瑟,一切恰到好处。

我常在这个时节漫步至郊外。

走出市区十余公里,便是一片开阔的田野。田埂上的野草历经一夏疯长,此时已转褐。风一来,簌簌作响,仿佛低声述说一段悠远的往事。

山也变得含蓄。夏日里鲜亮饱满的绿,此时蒙上了一层淡青与灰调。树木不再争奇斗艳,只静静站立,如同一排排准备谢幕的舞者,微笑鞠躬。溪水仍潺潺流淌,不急不缓,水底的卵石清晰可见。偶尔有野鸭浮游而过,悄然划开水面,留下缕缕细纹。更远处,一群白鹭翩然飞过,拖出细长的影,在澄澈的秋光中一闪而逝。

我倚靠一棵老槐树,静望这一片宁和天地。树下落叶层层,橘黄与褐红交织成柔软的地毯,踩上去微微陷落,仿佛踏入时光的褶皱。偶尔有叶离枝旋落,轻盈而笃定。这时我才恍然:秋天,从来不是一夜降临。它先是悄悄渗入风的缝隙,再为叶缘染上一抹淡黄,而后一点一点地消解夏的炽烈,将世界从喧嚣中温柔唤醒。

秋天是懂得留白的季节。它从不喧哗,也不催促万物改变,只以极细腻的笔触,一寸寸调整自然的韵律。它不张扬自己的到来,却以细节轻语:午后阳光的角度变了,空气里多了一丝清冽的香气,人的心也随之沉静下来。我想,这大概就是秋的魅力。它更像一位沉稳从容的智者,缓缓而行,为我们抚平衣角的皱褶,为万物调和呼吸的节奏。而我,也开始爱上这样的节奏。我在日记中写道:“秋风既起,万念归一。”似乎并非所有绽放都需声势浩大,有些静默,亦自有光芒。

记得那日傍晚,我沿乡间小路走回家。夕阳西斜,将云彩染成绯红,村庄的屋瓦与烟囱拖出长长的影。我驻足凝望天边晚霞,一时有些出神。心底浮起一句诗:“天将晚而风正清,云将归而山欲静。”这一刻,我真正懂得了何为“秋水入怀”。那不是寒,是澄明;不是孤独,是安宁。它让我们于纷扰世间,重新看见自己内心的水面,让思绪沉淀,让心灵自有回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场秋天,需要一场不慌不忙的自我回归,一次不为取悦他人的收获。

我踏着田埂走向归途,夕阳在背后斜照。我知道,这一年已过大半,光阴从不等人。但我并不慌忙。正如秋天不急于一夜金黄,我也愿以不紧不慢的步子,走接下来的路。有风便听风,有阳光就晒太阳,落叶满阶时,就去水边坐一坐。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只是安住于秋的怀抱之中。

回到家,夜已沉静。我沏一壶茶,配一枚桂花酥饼。香气氤氲之间,我提笔写下这段心绪:“秋日良辰,宜静思、宜缓行,也宜一个人,与自己久别重逢。”愿你我皆能在这场秋光中,安然栖居。

不惧风起,不慌叶落,让一泓秋水,流入心怀。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