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漫巫山
巫山的云,向来是缠绕在山腰间的,似一条素白的练,将山与人世隔开。山中人,世代与云雾为伴,春耕秋收,岁月静好而寂寥。梨树便在这云雾里生长,花开时如雪,结果时如青玉缀枝,然而这美,却曾经鲜为山外人所知。
昔年的梨,熟了便落了。山路崎岖,梨子娇贵,出不得山门。老农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望着满树累累的果实,眼神里是丰收,亦是沉重。那梨子的甜,终究只甜在了自家孩子的嘴里,甜在了偶尔过往的行人囊中,甜得有些寂寞。梨香氤氲在山谷里,年复一年,仿佛成了天地间一个自得其乐的秘密。
转机来得悄然,却带着时代的劲风。忽有一日,山外来了几个年轻人,他们不再用扁担箩筐丈量山路,而是用无人机掠过梨园的上空,那小小的机器“嗡嗡”作响,惊起了几羽山雀,也将梨园的青翠与丰硕,透过一方屏幕,送到了千万里之外的人眼前。
村里的老支书,起初是蹙着眉的。他侍弄了一辈子梨树,信的是手摸泥土的经验,何时见过这等“奇技”?然而,当那轻巧的机器不仅将梨园的长势瞧得一清二楚,更能将虫害、旱涝预先洞察,老人沉默良久,终于叹出一句:“这物事,灵啊。”
更灵的是那无形的网。光纤越千山万壑,牵进了小村,昔日沉寂的梨香,霎时在云端有了形迹。订单如雪片,从四面八方飞来。青涩的梨子尚未离枝,却已有了归宿。年轻人架起手机,在梨树下笑着讲解,将巫山的云、山间的风、梨子的甜,一并售往繁华都市。那梨,不再仅是果肉,竟成了一缕乡愁,一帧风景。
我曾在收获季再到巫山。只见冷链货车沿着新修的水泥路平稳驶入,穿戴整齐的农人们不再凭蛮力肩挑背扛,而是有条不紊地将精选的梨子送入恒温箱内。一位两鬓斑白的老果农捧起一枚梨子,对着镜头,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费力却无比郑重地说:“这是我们巫山的梨,甜得很。”那画面,庄重得令人动容。
夜幕垂降,山村却未沉睡。电商直播间里灯光明亮,与天上的星交相辉映。空气中弥漫的,依旧是那清甜的梨香,只是这香气,已乘着电波与车轮,飞出重重山峦,去往更广阔的天地。
乡村振兴为何?巫山的梨子告诉我,它是一场深情的对话——是科技与传承的握手,是时代与土地的亲吻。让梨香飘出大山,让世界尝到山的馈赠,也让山里人,在自家的梨树下,看到了整个世界。
青山依旧在,梨香已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