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渝超”长红添把“火”
国庆中秋期间,2025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以下简称“渝超”)三个赛区共举行10场比赛。其中,渝东北三峡库区赛区和渝东南武陵山区赛区迎来首轮比赛,渝东新城赛区则打响了第二轮比赛。“渝超”自开赛以来,线上线下热情涌动,掀起了大众体育热潮。如何将“渝超”“流量”变为发展“增量”、实现“长红”?近日,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及党派成员为此积极建言。
“‘金牌球市’再响‘雄起’声,我太振奋了。”作为一名20多年的老球迷,市政协常委、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王林一直关注着重庆足球的发展,此前还撰写过提案呼吁川渝两地协同建立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在他看来,“渝超”不只是一项体育赛事,更是“体育+文旅”“体育+消费”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王林建议,地方政府要做好服务保障,让球迷们看好、吃好、喝好、玩好,形成“观赛—游览—消费”的闭环体验,还要发动更多企业参与,提升本土赛事商业运营能力,“隔壁‘川超’也在打,此后两地可以一起开展足球表演赛,进一步增强影响力。”
“要实现‘长红’,我认为关键要做好‘赛事+’的文章,将其从一场足球赛升华为一个可持续的城市文化IP。”市政协委员、重庆海派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元少林建议,强化品牌建设与专业运营,设立常设运营机构,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引入专业团队进行赛事包装、媒体传播和商业开发,确保赛事水准和观赏性逐年提升,打造“城市足球名片”;深度挖掘“赛事+”的综合效益,推动“渝超”与文旅商体深度融合,如打造“渝超主题旅游线路”,将赛场与景点联动,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在赛期举办美食节、嘉年华等活动,让一场比赛带动一整条消费链,使市民的参与感、企业的获得感、城市的美誉度同步提升;夯实群众基础与青训体系,鼓励“渝超”俱乐部与社区、中小学联动,开展青少年培训、球星进校园等活动,激发下一代对足球的热爱,既为赛事储备未来力量,更将拼搏、团结的体育精神融入城市血脉,“这才是‘长红’最根本的动力。”
渝中区政协委员、区侨联主席罗艳则认为,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她呼吁,深入挖掘每场赛事后续宣传,融合有关区县文旅、文化、商务等元素,让赛事成为区县独特秀场,实现“以赛促宣”,推动重庆整体形象与区县个性的双重传播。同时,打造双轨叙事体系:一方面,以“渝超”为切入点,以官方媒体为主渠道,深入挖掘山城、桥都等城市宏观叙事亮点,广泛宣传重庆“8D魔幻”的城市特质;另一方面,广泛发动本土明星、网红博主、小摊小贩、外卖骑手等社会群体,积极参与赛事相关活动,挖掘本土鲜活故事,设计贴近市民生活场景,用“烟火气”增强赛事的感染力与共鸣感,形成立体、完整、亲民的叙事逻辑。
“‘渝超’为渝东北片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展示形象、引流聚客、激活市场的契机,我们要把握好机遇。”民建会员、云阳县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吴学美建议,建立“渝超”文旅协作联盟,推出“渝超观赛+三峡游览”跨区套餐,设计“一江两岸足球游”精品线路;深化“非遗+赛事”融合,推出“非遗体验护照”,将体验打卡与赛事门票优惠联动,提升文化参与感;完善交通接驳网络,开通高铁站至赛场、景区的免费接驳专线;建设智慧服务平台,整合赛事直播、景区预约、住宿预订、非遗体验等功能,运用大数据实现游客需求精准匹配,开设线上咨询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 (记者 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