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区政协专题协商建言
绘就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新图景
本报讯 (记者 程颖 通讯员 沈秋华)近日,武隆区政协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为主题,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武隆区部分政协委员、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运输委、武隆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智慧场景拓展、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等进行深入协商,为武隆城市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城市是老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如何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今年7月,武隆区政协组建由分管副主席牵头的调研工作组,围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主题,拆解4个子课题,组织政协委员赴湖南张家界、长沙、株洲等地考察学习,并深入武隆城区、仙女山度假区、白马镇等重点区域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形成1份综合情况汇报、4份专题协商材料和1份调研报告,为协商座谈做足充分准备。
“当前武隆中心城区停车场供需矛盾突出。”会上,该区政协委员、区城市管理和住房保障服务中心主任湛杨直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他建议,按照武隆“1+2+2”城市空间布局,深化国土空间“多规合一”,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更新、滨江公共空间拓展同步实施,同时完善防洪排涝、地灾监测等安全设施,筑牢城市韧性防线。
智慧城市建设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抓手。该区政协委员、区大数据发展局局长罗海鸥分享了武隆“砂砖房智管”“全域旅游安全智管”等特色场景建设经验,建议继续深化“数智底座”建设,在城市更新项目中同步规划智能监测设备,开发“一码游武隆”平台,整合涉旅服务资源,推动AI技术在客流调度、应急响应等场景深度应用,让城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
生态是武隆的“金字招牌”。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宜居优势?该区政协委员、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法制科科长应勃提出自己的思考:以乌江水生态治理为核心,推进“物联网+智慧排水”系统建设,同时打造集生态景观、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活力水岸。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功能的“毛细血管”。该区政协委员、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副局长彭勇建议,加快高铁新区学校建设,深化“区管校聘”改革,促进师资流动;支持武隆区人民医院创“三甲”,在度假区引入高端康养机构;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打造“15分钟生活圈”便民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更普惠、更暖心。
委员们的建言得到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积极回应。
参加会议的武隆区政府党组成员高博表示,相关部门要打表落实“两个十大”项目,加压奋进抓推进;要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凝聚协同治理合力,久久为功促发展。希望区政协持续关注城市发展重点难点问题,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区政府将全力支持政协开展工作,共同推动武隆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武隆区政协副主席黄锋表示,区政协将梳理汇总委员建议,形成专题报告报送区委、区政府,同时建立协商成果跟踪督办机制,推动建议落地转化。将持续聚焦城市发展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委员深入调研、精准建言,为武隆建设“乌江流域明珠城市”和“宜居宜业宜游中等旅居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