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提案办理“后半篇文章” 高效能推动提案成果转化
做好新时代提案工作,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具体实践。作为区县政协,必须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落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提案工作方针。提案工作不是随着提案回复办结就结束,而在于提案成果转化运用最终落实落地。巫山县政协牢牢把握新时代提案工作性质定位,改革创新提案工作方式方法,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提案“后半篇”文章,不断推进提案办理工作走深走实。
提案办理周期从“一次办理”转变为“持续办理”。为有效解决部分提案“答完未办完”“年年提年年办”等问题,本届巫山县政协以来,共有20件提案被列为持续办理提案,与当年新立案的提案“同时交办、同样办理、同步办结”,列入县政协重点督办提案,并纳入当年度提案办理工作考核范围。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提案持续办理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从持续办理提案的审定、交办、承办、督办、评价,到最后的结案,都有了明确的流程和要求。如,提案《关于在神女大道修建大扶梯的建议》在提出时没有条件办理,回复B类,经过3年的发展,修建条件成熟,县政协对该提案跟踪办理,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委员召开协商座谈会,参会人员一致赞成修建大扶梯,并提出有关安全、设计方面的意见建议,目前大扶梯建设已接近尾声。2023年以来,县政协持续跟踪提案办理,组织召开协商座谈会,实现B类向A类提案的转化,提案持续办理成为了提案成果转化运用的生动实践。
提案办理督办从“健全机制”转变为“强化实效”。不断探索创新提案督办形式,从县政协提案委专项督查到主席会议听取报告,从专委会重点督办到副主席领衔督办,从政府副县长督办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督办,逐步形成了一套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共同督办提案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协调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将走访重点办理部门与提案督办相结合,持续开展一对一走访,对提案办理进行上门指导,协调解决办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重点提案分别由县委书记、县长、县政协主席、县委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牵头督办,高位推动提案办理工作。如,县政协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关于推进我县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组织开展视察2次、召开协商座谈会1次。截至目前,巫山县已构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村级互助点”的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现有养老机构27家、养老服务中心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37个、村级互助点80个、养老床位3106张,县失能特困集中供养设施已投入使用。
提案办理形式从“答复为先”转变为“落实为要”。紧紧抓住吸收转化和成果运用这个提案办理工作的关键,提案解决率逐年大幅提升。如,提案《关于大力发展脆李产业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聚焦脆李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关部门积极办理落实。经过5年发展,巫山县脆李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巫山脆李”获中国气候好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等荣誉,品牌价值达105.17亿元。加强提案办理跟踪问效,推动提案由“办结”向“办实”转变。每年提案回复后,县政协选取2至3件民生实事及相关提案开展一对一走访,重点关注多单位协作、落实周期长、难度大的提案。
提案办理评价从“单边评议”转变为“双向评议”。制定《巫山县政协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办法》《巫山县政协年度优秀提案先进承办单位通报表扬办法(试行)》等,由原来的单边评议转变为多方式评价,确保“评得准”。一是实现“纸上论”到“云端议”的转变。依托“重庆数字政协”平台,构建“政协+部门+委员”履职链条,实行提案全过程评价,委员一次及二次评价满意率均显著提升,提案成果转化预期明显增强。二是推行提案质量与办理质量“双向评议”。提案质量由主办单位从选题、问题分析、建议内容及成果转化等维度在线评分,作为评选优秀提案的重要依据。办理质量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方式评价,线上通过提案系统由提案者直接评分,线下通过答复函回执对沟通情况、办理态度及承诺落实等进行评分,作为评选先进承办单位的重要依据,提案质量与办理质量双提升。三是开展民主评议监督提案落实情况。民主评议提案办理工作情况在县政协第四季度常委会会议上通报,并将提案办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督查事项和年度综合考核。通过民主评议促进提案办理从注重答复转向注重落实、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进一步提升提案办理实效和社会转化价值。如,督办提案《进一步加大县域水环境保护力度的建议》时,县政协组织委员深入现场察看效果,并通过座谈交流和“背对背”评分开展评议。该提案办理成效显著,相关报道《臭水沟变小清河》被人民政协网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