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云:从樊家面馆走出的战斗英雄
1947年春节后的一天,重庆铜梁县安居镇上的樊家面馆来了一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他叫邱少云,时年21岁,经姑妈介绍从乡下来面馆打工。谁也不曾料到,这个从面馆走出的青年,5年之后竟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战斗英雄、永远为祖国和人民所铭记的光辉楷模!
故事要从樊家面馆说起。
在铜梁安居,樊家面馆算得上是一家老字号,在民国时期的乡土史料中即有记载。面馆位于古镇西街迎龙门和引凤门之间,处繁华热闹的正街,再加上安居本为“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的水码头,客流量大,因此面馆生意一直很好。据世居古镇的老人们回忆,樊家面馆主营素小面和杂酱面,深受食客欢迎。面馆原为三间通铺,能摆放15张左右的桌子,生意兴隆可见一斑。
邱少云是如何走进樊家面馆的呢?
1926年,邱少云出生于铜梁县安居镇关溅乡(今铜梁区少云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二。邱少云9岁丧父,11岁丧母,大哥从小过继给伯父,因此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他身上。
1947年,邱少云的姑妈邱明福见他生活困苦,便热心地将他介绍到樊家面馆当实习吆师(跑堂倌)、做学徒,师从老板樊素清的侄子樊述云,和他一起负责迎客、跑堂、打杂等。据樊述云回忆,邱少云头脑灵活,踏实认真,肯担当,深受师父和客人们的喜爱,几个月后就学成出师。
除了在面馆打工,邱少云还置备了简单行头,利用空闲时间去码头拉纤,当“跑滩匠”。那时流经安居的涪江滩多水浅,一艘大船经过往往需要上百人来拉,因此前来充当临时纤夫的人也不少,极具吃苦耐劳精神的邱少云也以此为兼职营生,挣钱养家。
在樊家面馆待到第二年春节前,邱少云回老家邱家沟过年,孰料此后竟生了一场病,此后就再也没回到樊家面馆了。1949年12月,邱少云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随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壮烈牺牲在朝鲜战场,名垂青史。
邱少云和樊家面馆的故事,也成为一段佳话,在安居古城流传至今。
至于樊家面馆,解放后在公私合营中改为国营面馆,于改革开放前后逐渐败落消亡。近年来,铜梁区倾力打造安居古城,在原址对面复建了樊家面馆,向人们展示邱少云在安居的帮工岁月,以弘扬“严守纪律、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少云精神。
后记:在安居,关于樊家面馆,其实还有另外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那是1927年,泸顺起义失败后,总指挥刘伯承在参谋周国淦(铜梁安居人)的帮助下秘密逃出泸州城,并辗转来到安居避难。据当地老人回忆,在安居避难的十多天里,刘伯承经常去樊家面馆吃面。而破城的敌军在泸州遍寻刘伯承不得正心急火燎之际,怎么会想到这位名将此刻正在一个小镇的面馆里悠闲地吃着小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