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2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江中蓬莱石宝寨

□ 作者 唐代文 文/图

远眺石宝寨

“孑孑玉印山,屹立江水东,天作百丈台,秀削疑人工。”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张问陶曾这样描绘忠州石宝寨的壮美景色。古往今来,不知多少文人墨客因仰慕石宝寨,不顾路途遥远、山势险峻,到此一游,并留下绝唱。

说起石宝寨,就不得不提“玉印山”。在忠县长江北岸石宝镇的江边有一处高十多丈、陡壁孤峰拔起的巨石,相传为女娲补天所遗的一尊五彩石,故称“石宝”。此石形如玉印,又名“玉印山”。其绝壁上有“云几记”3字,传说为唐朝宰相陆贽遭奸臣所害,被贬到忠州任别驾(州刺史的佐官)期间亲手所书。明末谭宏起义,自称“武陵王”,据此为寨,“石宝寨”因此得名。

据载,石宝寨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初年,借助架于石壁上的铁索在山顶修建了一座寺庙。嘉庆年间,又聘请能工巧匠依山取势修建这座九层楼阁。自此,香客及游人可免攀援铁索之苦,登楼直达山顶。石宝寨整个建筑由寨门、寨身、阁楼(寨顶石刹)组成,共12层、高56米,全系木质结构。

石宝寨依山而建,层层连结,层层收缩,飞檐展翼,蔚为壮观。它不仅历史悠久,建筑奇特,民间还流传有许多神秘的古老传说。

在石宝寨第9层相连处一块平坦的石坝上有一个石洞,名曰“鸭子洞”。据说在洞口放一只鸭子,最后可以看见其从寨下的长江游出。关于“鸭子洞”的由来,民间传说很是神奇。相传,东海龙王敖广的孙子熬培经常外出骚扰凡间民女。为了弄清实情,其兄熬淼从长江的江心打一洞直通石宝寨顶。一天,熬淼发现熬培正寨上作恶,遂上前制止。熬培匆忙间现出原形,兄弟俩在寨上展开了一场恶战。熬淼神勇无比,熬培心虚不敌,不得已化作一只白花鸭从洞中钻下逃至长江。后来,这个洞穴便被称为了“鸭子洞”。

“鸭子洞”的传说为石宝寨赋予了神秘的色彩,更是人们对扬善惩恶的正义表达。

在石宝寨的寨顶有古刹一座,其后殿有个“流米洞”。洞旁边雕塑有一个身穿黄色僧袍的小和尚,他左手拿錾右手抡锤,眼光里散发着贪婪。传说,以前这个洞很有灵气,它每天流出的米刚好够庙里的和尚食用。可庙里的长老和尚嫌米太少,便叫小和尚把洞凿大,想让这个洞每天多流出点米。哪知洞凿大后,竟一粒米都不出了。

“流米洞”的故事虽流传久远,但究其内涵依然焕发出严肃的现实意义。由此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就憎恶贪腐,并希望贪腐会得到惩治。

石宝寨楼体材质选用坚硬耐腐蚀的马桑树木,全楼无一颗铁钉,至今完好无损。它与云阳张飞庙、巫山县大昌古镇、白鹤梁古代水文题刻一并被称为三峡库区地面文物的“四大件”,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三峡移民迁建中,专家对石宝寨采取“就地保护、护坡仰墙”方案,即,使寨子保持原样,但把大门抬高,在玉印山周围修建一圈护坡,把整个寨子围起来。2009年4月,重庆市忠县石宝寨抢救性保护工程全面完工。石宝寨周围形成一个120多亩的水面湖泊,山寨变成了四面环水“水寨”,成为壮观的江中“盆景”。

今年,石宝镇着力打好市级特色小镇建设、特色旅游发展两张牌。石宝寨景区游客接待中心、临江步行街、街区和码头景观等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旅游线路标识标牌规范设置、旅游公厕提档升级、旅游停车楼建设均已完成并投用。目前,石宝寨正以她更加靓丽的容颜、绰约的风姿迎接八方来客。

流米洞的传说

鸭子洞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