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的敬畏
我经常旅行。在巴南,我尤其喜欢到圣灯山旅行。
关于圣灯山,我想说,你打开电脑搜索引擎输入圣灯山,就有大篇幅的介绍,那美是不必说的了,那清凉也不必说了,那俏丽、俊美、神奇、险峻都不必说了。
我想说:圣灯山,她璀璨炫丽,因为亿万年前,巴蜀大地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这山上一盏神灯,点亮了漂泊游船的航向;我想说,她神奇,千万年前,上古时代,张百忍隐居石林岗,修炼成仙,从“舍身崖”纵身一跃,升天掌管人神天界,留下多少动人故事;我想说,她宁静,因为在几百年前,一个落难皇帝,避难到这里潜心向佛,把朝廷争斗忘记,把篡位之恨放下,只求万民安宁……我想说,那些故事和传奇,既是照耀我们心灵的绚烂阳光,也是启迪我们迷茫夜晚的璀璨星光,它们的光芒在人们的唇齿间闪烁,一代又一代,所有的人都为它津津乐道,又心生敬畏。
因此,对一座山的敬畏,是我旅行的原因。
经年累月,走进圣灯山,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心情高兴或者失落的日子都要到圣灯山去,爬山,洗肺,总在朋友间说起“前次的旅行”。因此,“前次的旅行”是我最爱说的一句话,而“前次”,就是到了圣灯山。
我的朋友们很惊诧,说,你除了圣灯山之外,还去过别的地方吗?圣灯山,在他们的脑子里化作了一串感叹号,直到一次又一次,我陪着他们在返程的车上,迅速被一段段C形、S形的山路拉得远远的了,对讲机里传来他们喜笑颜开的声音“下个星期,多约几个,我们再来圣灯山。”嘻嘻哈哈的又在邀约,圣灯山。
我这人还有个毛病,对人文景观兴趣不大,却痴迷于自然景致。死心塌地地喜欢树,喜欢花,喜欢果子,喜欢云朵,喜欢雨,喜欢蓝天。每当走进大自然,有种被泥土里长出来的东西包裹的感觉,就那么一下、让人突然陷进去了——麻木、鸡皮疙瘩、血液澎湃,强烈的反应不亚于爱丽丝畅游仙境之前掉下那个深深的洞,不亚于遭受了一次重感冒,不亚于跌入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圣灯山,按照驴友们的话说,就是一场“刚刚好”的旅程。
从主城到圣灯山,一个半小时多一点的旅程,到达的时候大约十点,兴高采烈地去爬山,两个小时,足以将东山、西山和石庙老街走完,然后,找一家干净的农家乐,吃点当地的小菜,喝口土鸡汤,最好来碗河水豆花就着老腊肉,那美滋滋的感觉不用说了,爽!
上午爬山,手脚并用,紧张刺激,站在高处放松自己,大自然告诉了我们:景色在高处。山风温和,圣灯山的徒步登山运动量“刚刚好”。
徒步登山两个小时,对劳动一周的都市人群来说,出一通细密密的汗,所有的毛孔都打开,舒展了。做两个深呼吸,连续来十次,仿佛很累,但是肯定很爽。按照健康人生的法则来说,这点运动量,“刚刚好。”太久了觉得累,太轻松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这就是圣灯山,不知道朱允炆选择在这里修行,是不是因为这里的运动量刚刚好。他自己在圣井取水,自己在石庙场旁边的玉米窝捣碓包谷面,做一顿简单的素斋,简单的日子就打发掉了,可能也是“刚刚好”。
林基槽水库的徒步漫游,也是两个小时的沿堤漫步,湖边的景色真美,来去一周,吃午饭,“刚刚好”。这里的林海,一万多亩,你似乎感受不到空气,这里只有香气。
城里的人喜欢在晨起享受新鲜的空气,但是在这里,你不必刻意地去问空气好不好,这里美得让你窒息的景致,不需要空气;你会忍不住贪婪地深呼吸、深呼吸,深呼吸。然后吐尽你所有的尘埃,张开双臂想抓一把那负氧离子,通过肢体上的毛孔吸进血液里去。
可是,花香,就漂浮在你的眼前,你看见了那芬芳,那馥郁的香。蝴蝶,钻进了那香里;蜜蜂,钻进了那香里。
花香填满了前、后、左、右的每一丝空隙,包裹着每个人。
“这边好香哦——”,
“你们慢点,这里的香味还没有闻完啊。”
“闻完?哈哈哈,你有本事,把香味按到起,慢慢闻。”
花香钻进了游人的发髻里,一只小蜜蜂,追着客人的花香。
在林基槽沿着河堤漫步两个小时,然后驱车到五洲园。五洲园的红叶出名,那春天里燃烧的山岗,被太多的人打过拥堂,我们不便多说什么了,打开网页,你就可以看到那满山遍野火火红红热烈的文字。所以,在那人满为患的季节,到五洲园是不会按照你的计划“刚刚好”的。
不过,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吃过晚饭之后,再来这五洲十二峰,数数天上星辰,那是最惬意的了。先沿着错落有致的山路,来一番夜色中的游离。郁郁苍苍的群山,郁郁葱葱的植物,在夜色中,扑朔迷离。星星最耀眼,苍茫的天空,十二峰上,联想开阔起来。
打一个胡哨,就有远处的灯光闪烁一下,天上的星星也会眨巴一下,原来,那是帐篷里的情侣,或者林中岛也在望夜空的客人,烟锅子扣在瓷缸子上忽明忽灭。山风大,普通的烟缸自然是不妥的,所以这种深口的瓷缸最合适不过了,夜色中思索,没有烟草的味道,似乎少了点什么,当然,最好来两瓶啤酒,三分醉,七分醒,细数星辰,十、百、千、万……多少颗?加上我和你,“刚刚好”。
第二天起个大早,你会发现,比你更早的,是花农,那些美丽的花朵,那些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些用汗水浇灌的花木,难怪这么芳香。
以前,我觉得旅行的意义,在于敬畏自然。
登山远行,充满了对一座山的敬畏;站在山的高处,才知道最值得敬畏的是自己,不断攀高的勇气和平和自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