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刨猪汤
吃刨猪汤,最具乡村风味,也最令人难以忘怀。
时令刚进入冬月,乡村农家便开始杀年猪,便有人请吃“刨猪汤”了。杀年猪的日子,乡村最为热闹,大人小孩都欢喜得如同过节。
十月初,农家就开始挖红苕,乡村人就用收获的堆如小山的红苕,大锅小锅的塞进猪的肚子,以前吃野草伴清水的猪们,哪见得如此美食,顿顿憨吃傻胀。两三个月下来,一头头猪长得膘肥体壮。
寒风开始呼啸的初冬,每天凌晨至傍晚,乡村总是回荡着肥猪们凄凉的叫声。杀了年猪的主人,便喜滋滋乐呵呵的请左邻右舍和远近亲戚来家里吃“刨猪汤”,共享杀猪后的喜乐。
吃“刨猪汤”是乡村古老的风俗。那时的农村人很少有肉吃,杀一个猪,熏一些香肠腊肉,美美的吃上几顿,润润清淡的肠胃。还可以骄傲的选个好日子,把嫁出去的女儿和在外的家人,以及亲朋好友和亲近的乡邻请来团聚,好好的高兴一天,拉近亲戚朋友间的距离。平日邻里之间有什么口角言语,也借机在吃“刨猪汤”的氛围中化解,让曾经的不快烟消云散。那时的乡村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杀猪不请客,必是苟大爷。杀猪请了客,猪儿去脱大半截。”
吃“刨猪汤”的时候,也是母亲最高兴的日子。
有一年,母亲和四婶因为琐事发生了争执,两人互不相让,大吵一场,发誓互不往来。以后,我们两家的人见面都绕道走,两家的孩子也从来不在一起玩耍。父母亲都有些后悔,又不知道该如何化解。他们都碍于面子,想和好又都不愿先下矮桩。
冬天某日,四婶家杀了年猪。第二天一大早四婶就来敲我家的门,让我们一家人到她家吃“刨猪汤”。母亲和四婶虽然都有些尴尬,但转瞬即逝。母亲连忙说,好,我们来,一定来。四婶高兴的转身离去,母亲也如释重负,大大的松了口气。几天后,我们家杀了年猪,也把四婶全家请来吃“刨猪汤”,两家又和好如初。
吃“刨猪汤”的桌上,大家都喜笑颜开,围坐在一起大声说笑,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屋里屋外,欢声笑语。桌子上,摆满了新鲜的猪肉菜品——焖血旺、炒猪肝、红烧肥肠、清炖排骨、回锅肉……
吃完饭,主人招呼客人们摆摆“龙门阵”,直到太阳落坡才离去。客人们吃得开心,主人累得也舒心。这时的“刨猪汤”饭桌上,已经开始弥漫着浓浓的乡村年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