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0年11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周恩来千里送菌种 三赴成都寻访“联圣”足迹 亭溪——那一片失落的风景 寻访重庆第一座机场

版面翻页
春秋
03
亭溪——那一片失落的风景
□ 作者 苏祖斌

俗话常言“星移斗转,物是人非”,其实,故人难常在,故物也难常是。即便山川,也会“乾坤大挪移”——沧海变桑田、天堑变通途。而往日的风景,也往往会随着时光,一片一片地失落。有的,可能永远地消失于尘世;而有的却可能借助文化的功力得以长存。亭溪,恐怕就是那种因文化留音而得以长存的失落风景吧。

重庆《江北厅志》录有《亭溪》一诗,又有《亭溪八景》盛赞亭溪风光。

江北厅人鲜与尚有《亭溪》诗一首曰:“烟萝岸断翠岚熏,流水中通野市分。渔艇夜横千嶂月,人家闲锁一溪云。迷离树影深深见,哽咽钟声隐隐闻。几欲席茅仍未得,行吟沙际愧鸥群。虽于藤萝掩荫的断崖之间,却明明是有渔家和村舍的人集之地。”“流水中通野市分”明明白白说到,有集市的架式,只是可怜不成规模,没有大场镇的气象,集市因流水中分成两部分,可见村舍是沿流水两岸而建。夜深人静,除打夜鱼的小艇远远地横斜在流水中外,只有寺庙钟声显示深山人气。这似有些索寞清冷的小诗,却可以证明当时的亭溪是一个山林深处崖边小集市。

另有《亭溪八景》,以八诗咏八景,作者是南宋宝庆和尚寂崇。在其笔下,亭溪那一段流水,是一个“景区”。所拟八景是“双流春涨”“夹口吐舟”“太公罢钓”“补山飞凤”“石船载月”“红花漾锦”“狮盘烟市”“石鼓流声”。

《双流春涨》诗:“草阁廻栏俯涧东,柳堤十里晚烟笼。春深水绿平桥外,夜静灯红野市中。涧响乍沈鸥睡稳,桃花生浪鲤腾空。帆桥上下双流合,拟似龙门百尺雄。”和尚笔下的亭溪虽仍是野市,却有“柳堤十里晚烟笼”。堤必是人工所筑,柳应为村人所栽,晚烟笼罩的十里柳堤,写出了一条人行大路,“帆樯上下双流合”,肯定是一船行密集的两溪合流处,水陆交通要道口。“鲤浪腾空,龙门百尺”的气势,实在不是一般小小溪河的水流可以当得。

《夹口吐舟》诗绘声绘色描写“青山对峙碧流斜,时吐扁舟汎浪花。帆影牵云初出口,撸声随唾即成霞。西来绝囐通秦塞,上接遥天贯汉槎。中有仙人能点石,夕阳林外散丹砂。”随着一派水运忙碌景象,峡口溪流的水口景观也跃然而出。

八首小诗描摹出八景的江、天、崖、石、街、舍、市、人之景色,把溪流船埠野市及远近的石人、石狮、石船、石鼓,丹霞地貌和沿途花海一一描绘得活灵活现,令人神往。由诗可见,亭溪是曾经的古船埠行成的小场镇,曾经的水陆交通通道口,也是溪流交汇入江口,应该在峡江汇流处留有邑痕。

经查史志,原来亭溪在旧志中多处可见。在乾隆《巴县志》中,亭溪是华蓥山麓流入嘉陵江的一条小溪河——“出华蓥山,至黑水滩入江”;它又是一溪口——“礼里,黑水滩河,出华蓥山,至亭溪入江。”在道光年间,亭溪还曾经有义渡,上通大小华蓥山、偏岩、复兴等场镇,渡嘉陵江可连通蔡家场。此地上距嘉陵江观音峡峡口五里,下临玉女峡口十来里,紧临同出华蓥山的后河出江处清溪口。所以亭溪一度为嘉陵江上古代重要交通埠口,当时与嘉陵江对岸蔡家场相连成为通达嘉陵江两岸和上接北碚、合川,下连巴县和大江的米粮转运口岸。

为何亭溪后来渐渐从地理名目上消失了?没有明确的答案。笔者以史料加以推测:一是作为河溪的亭溪水量渐渐减少,船运不畅,溪河上游多筑堤堰与其他溪口相通,只有下游黑水滩河成为主干,亭溪河渐渐被黑水滩河名取代。又因嘉陵江船运业随合川、北碚的发展,出入嘉陵江小三峡的客货船只不断增加,亭溪这“野市”小码头渐渐不适应商业需求。而在其上游几里地处的苟家河沟与嘉陵江交汇处形成的沱湾水土沱比亭溪口沱湾大,更适宜较大船只停泊。二是商要集、市要聚,水土沱方面有能人想出法子,开行设栈,议定场期,形成固定场点,并在亭溪等处打出招贴,凡到水土赶场者,送每人草帽一顶,入秋后带粮油货物往水土沱交易的商贩,每人赠清酒一杯。不久,亭溪渐渐失落,而水土沱集市则日渐兴旺。正是“一顶草帽一杯酒。搞活一个水土沱”。

从史志大事记载看,清顺治二年尚记有张献忠亭溪战败的消息,道光年间有设义渡于亭溪的记载。以后,亭溪淡出史籍,黑水滩入江场口地名和义渡地名都由狮子口取代了亭溪。水土沱则于道光二十四年正式设场。清末,水土开始建镇,民国五年调整场镇,水土沱正式升格为礼里两镇之一。而今,亭溪已经难寻踪影,而水土镇则成为重庆两江新区的重要工业园区,城建规模蔚为大观。不过,昔日的亭溪在史志上已经留下了巴渝文明发展历史的踪迹。可以说是“名留丹青”,也应没有遗憾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