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铨的《蜂猴图》
□ 作者 刘善文
猴作为灵长类动物,往往被人们喻为聪明、勇敢、活泼之兽,是智慧与灵气的象征。“猴”与“侯”同音。“侯”为中国古代的爵位之一。人们希望加官封侯,于是给“猴”增添了一种吉祥、富贵的象征意义。在十二生肖中,申猴位列第九,有长久长寿之意。
猴,自古以来就属中国绘画题材中的“四灵”“八瑞”之一。清代沈铨画的《蜂猴图》就是个中佳作。
这幅《蜂猴图》(如图)为绢本,设色,纵184cm,横96.6cm,此幅绘画作于1742年,沈铨时年六十一岁,是其画风成熟时的杰作。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图以溪畔石崖边,溪水潺流,花木葱郁,苍劲松树为背景,刻画了5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猴子,其中一只猴子攀爬在树上捅马蜂窝,神态自若。4只猴子在树下,一只老猴怀抱幼猴正襟危坐,神情紧张的仰望,幼猴憨态可掬,相望嬉戏;另2只猴子或昂首站立,四处张望,或坐石休憩,低头听泉。用写意的手法把猴子的各种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无不透露出其天生活泼、孩童般顽劣,稚趣和机警的野性和特质。作品描绘的极为生动传神,富有动感,令人身临其境。所画蜜蜂、猴子的谐音为“封侯”。整幅画工笔与写意结合,色彩与水墨搭配,具有沈铨绘画的独特风格。
沈铨(1682—1760),清代画家。字衡之,号南苹,浙江德清县新市镇人,一作吴兴(今湖州)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雍正九年(1731)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钧等东渡日本,历时3年,形成“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从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