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2月0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姜家舞龙习俗

□ 作者 钱 昀

重庆巴南区姜家镇是重庆首批民间艺术之乡,姜家舞龙习俗被列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

姜家镇的居民有一部分是远古时代就迁徙到江州,并尊崇龙图腾的巴人后裔,还有一部分是清朝湖广填四川时,集体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迁徙而来的移民后代。据当地传说,因姜家火灾频繁,按风水先生所示,以龙镇火,镇上的街道形成了龙井,龙洞,龙街一条完整的龙,每到春节期间,乡民都备齐香烛,酒水,佳肴,祭拜龙洞龙井龙街,以求先祖和神灵保佑,自此以后,姜家镇再无火灾发生。姜家镇的“龙”无处不在,山叫卧龙山,洞叫龙泉洞,河为龙洞河,很多村庄的名字也带龙字。姜家人视龙为庇佑之神,世世代代沿袭了敬龙舞龙的习俗。

姜家舞龙习俗传承两千多年,土著文化和移民文化的交融结合,形成舞龙品种的多样化,光龙舞就有火龙、旱龙、女子龙,童子龙,独龙,墨龙等20多个,成为巴渝地区,龙舞品种多样性的地区之一。

姜家舞龙与当地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舞龙活动精彩纷呈。按节气分,三月三“娘娘会”舞柑子龙,有求子之意;四月二十八龙王生日舞黄荆龙,祈求龙王下雨,保佑风调雨顺;五月初五端午节舞旱龙,以防天旱地干之意;八月中秋舞板凳龙,庆贺丰收之意;腊月二十三敬灶神舞萝卜龙,祈求来年有好运。除重要节日外,姜家舞龙习俗还贯穿了人生的各个阶段:有钱人家生子后,要请年轻女子来舞龙贺喜;老人祝寿要舞彩龙,表示福星高照,子孙满堂之意;丧事人家举办葬礼时舞孝龙,孝子必须亲自牵孝龙以表示虔诚送终;生意开张时舞板凳龙,庆贺老板生意兴隆;做生意出行前要舞草龙,预祝出门赚钱;挑夫在出行途中舞扁担龙,一边娱乐一边解乏。在姜家舞龙活动中,尤以春节期间的舞龙最热闹,最具代表性,也影响最广泛。

正月舞龙是为了驱瘟疫,除虫害,求吉祥。火龙“以木为架,以篾制体,以纸糊形,以布为匹,以麻为须”,姜家舞龙的兴盛期起始于1942年,由当地政府组织,姜家组建了“龙灯会”,在春节期间,附近十几个乡镇派来最优秀的舞龙队参加龙灯会,舞龙场面十分热闹和壮观,出现了“九龙盛会”的盛况。

因舞龙为一种图腾崇拜,因此舞龙活动中有许多规矩和禁忌,形成一种约定俗成的舞龙习俗。在姜家舞龙,也有其特定的规范和程序,正月初五为开龙日,开龙前,由禹王宫龛师亲自牵头,舞龙者须要持龙体到禹王宫祭拜禹王,以喻禹王附体,再用龙井水洗龙眼睛,并请全镇德高望重的人为龙点睛。然后请龙出街,前面宫灯开道,各家各户在门前摆上祭品祭祀,龙到处,乡民均虔诚焚香。姜家人喜欢在庙宇附近作为舞龙活动场所,增添了舞龙的神秘色彩。舞龙时必有鼓乐伴奏,乡民们不断向舞动的龙体打铁水,喷火花,寓意来年日子红红火火。正月十五是化龙日,由当地乡长领龙头,在指定地点祭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无灾无难后,才将龙火化。龙须独留,分散给众人,拿到龙须的乡人视若珍宝,用红布层层包裹,压在箱子底层,据传有辟邪之用,还能保佑家族兴旺。

姜家舞龙以动作优美而著称,解放后,姜家舞龙习俗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姜家的男女老幼皆会舞龙,尤其是春节期间,凡是巨龙所到之处,居民们都自发地放起鞭炮迎接,并一起加入到热闹祥和的舞龙队伍中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