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的由来
□ 作者 裘影萍
正月十五,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舞狮的习俗。那么,这一风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原先的舞狮是由真的狮子扮演跳舞者。这种舞狮活动起源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并由西亚传入。由于中国不产狮子,舞狮所用的狮子是从西亚一带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同时舞狮郎也从西亚来到中国。但是,路途遥遥,真正能够到达中国的狮子寥寥无几,所以这种真切惊险的舞狮活动只能局限于皇宫内苑举行,百姓无法看到。于是,民间的艺术家便根据传闻和书籍中的记载,运用艺术想象进行理想化的塑造,以传统的神瑞化的装饰,突出地表现了狮子宽阔的前额,撅起的鼻子,张开的大嘴,给人一种既勇猛又温顺,既威武又充满活力的感觉。舞狮时,便由人装扮成这种狮子模样进行舞蹈。
现存最早有关舞狮的文字记载,是三国时期的孟康所写的“象人若今戏虾鱼,师(狮)子者也”。古代讲述舞狮最详细的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西凉技》:“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贴齿,奋迅毛衣摆双耳……”白居易的诗不仅生动地表现了舞狮场面,而且也指出舞狮是由西凉(西亚)传入的艺技。考古工作者的一项考古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考古工作者于1956年在四川邛崃唐代龙兴寺遗址曾出土一座西亚舞狮石雕像:一个卷发的舞狮郎,拉着一头张口怒吼的狮子起舞,这正是西亚舞狮传入中国的物证。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