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敬业呼吁:强化重庆在国家开放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打造互联互通重要枢纽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彭世祥)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徐敬业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小组会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呼吁加快把重庆打造成“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他说,加快把重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的贯彻落实,有利于重庆充分发挥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也有利于重庆加快完善国家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重庆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处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近年来,重庆依托“渝新欧”铁路打通了向西开放的通道,通过长江水道江海联运,共同构成向东向西开放的格局。徐敬业认为,重庆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已具备一些基础条件——向东形成了“一主(渝汉沪)一辅(渝湘闽)”通道,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铁路、高速公路,实现与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地区、海西经济区以及国际主要海运通道相连接,沟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形成了“两主(渝新欧、渝昆至南亚)一辅(渝川藏)”通道,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与西南和西北地区、东盟地区、南亚和西亚以及欧洲地区快速通达;向南形成了“渝广、渝黔桂”辐射通道,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与黔中城市群、北部湾、珠三角地区的有效互通;向北形成了“渝郑京远东、渝包”辐射通道,依托铁路和高速公路,实现与关中城市群、京津冀、环渤海地区有效连接。
“尽管如此,但与中央赋予的战略使命相比,重庆综合交通大通道能力仍显不足。”徐敬业指出,目前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对外铁路大通道不畅;公路网络结构不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等问题存在,制约了重庆在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把重庆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是重庆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重庆实现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仍需得到国家从战略层面给予扶持。如何提升综合交通大通道能力,使重庆在国家开放格局中有更大担当,发挥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作用?徐敬业呼吁国家应加强对重庆三方面支持,以打通多式联运瓶颈,打造互联互通枢纽。
一是支持重庆尽快打通一批对外交通大通道。将长江三峡水运新通道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在铁路建设方面,将渝昆高铁、渝湘高铁、重庆至西安高铁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确保渝昆高铁于2016年全线开工建设。
二是支持重庆进一步完善对外通道规划。新增规划兰渝高铁,进一步提升“渝新欧”通道能力,强化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联系;新增规划沿江货运铁路,有效缓解三峡过闸拥堵问题,发挥沿江铁路综合优势,推动形成沿江立体综合交通走廊。
三是支持重庆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将“渝新欧”国际铁路建设成为中欧铁路主通道,统筹协调国内中欧班列有序开行;增设综合保税区,助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扩大启运港退税政策试点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