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时勇:确保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本报北京电 (记者 程卓/文 龚伟/图) 长期关注经济动态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审计局副局长丁时勇,今年将目光放在了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上。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国家又提出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导致我国有的地方出现了社保基金“穿底”现象。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丁时勇担心这两方面的因素聚集在一起,会对我国社会保险的安全运行带来巨大挑战。
“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疑是居最重要地位的。”丁时勇说,“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统账’结合模式,即除了计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之外,统筹部分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安排当年的养老保险支出。”
如果当年统筹的社会保障基金不能满足养老保险支出,差额部分就需要财政安排资金“兜底”。当需要财政安排资金“兜底”时,这就是所谓养老保险基金“穿底”现象。
“为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国家明确提出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这肯定会影响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同时,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各地社会养老保险支出压力又不断增加,社保基金收支矛盾就不断加大。”丁时勇在谈及这个话题时,面露担忧,“如果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行长期‘穿底’,不仅会给国家和地区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持续运行,为国家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鉴于目前的情况,丁时勇建议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增强我国社保基金可持续性运行。
丁时勇表示,财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管理体制,落实基金安全风险防控和监督措施,在确保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支付需要的前提下,按照国家规定加强社保基金投资和运营管理,进一步拓宽社保基金的投资渠道,提高社会保险基金收益率,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另一方面,在确保中长期社会保险基金动态平衡的基础上,丁时勇提出,根据我国社会保险基金运行变化趋势,通过划转国有资本或财政补助等方式,不断充实社会保险基金,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合理增长机制。
与此同时,编制中长期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突破只要求编制年度社保基金预算的现行预算管理,“多方着手,共同确保我国社保基金可安全且持续性运行”,丁时勇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