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慧:建立社区儿童照料中心
本报北京电 (记者 叶新昀/文 龚伟/图) “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促进二孩政策落实。”带着这样的思考,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礼慧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二胎政策实施后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的提案》。
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对于家庭而言,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是,随着二胎的降临,家庭在0-3岁儿童照料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将进一步凸显。张礼慧在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双职工家庭选择祖辈照料或雇请保姆,另外一些家庭选择父母一方放弃就业在家照料孩子。
“这些以家内照料为主的方式存在不少问题,而二胎政策的实施让形势变得更为严峻。”张礼慧直言,一是在祖辈照料方面,城里人生育年龄增大,二胎生产更是面临高龄化问题,不少祖辈年老体衰,照顾孙辈往往力不从心。在雇请保姆方面,保姆服务市场不够规范、价格高昂,又加重了家庭负担。主动辞职者也存在问题,首先,回家的多为妇女,她们因此失去经济上的独立性,影响其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其次,供养人口变多,但收入却减少,同样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完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有很多有利因素。”张礼慧对此进行了客观分析:首先有利于二胎政策的顺利推行,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生育意愿和生育率。其次,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家长可选择儿童利益最大化的照料方式,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可为有就业意愿的妇女免去后顾之忧。
张礼慧认为,要充分考虑城乡与职业等因素的差异,出台组合性社会政策,完善0-3岁儿童照料体系,形成多元化的照料渠道,满足不同家庭的需要。“具体操作可以考虑通过引入市场化机构照料、市场化个人照料、单位照料、社区照料、家庭照料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张礼慧建议,不仅要鼓励兴办公办、民营的0-3岁儿童照料机构,让政府从资质和日常运作上进行严格监督,在政策上给予充分扶持;还要规范现有的育婴嫂、保姆市场,建立健全完善的儿童照顾服务提供者的监督和保护机制,并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区儿童照料中心,开展临时托管和日间照料等多样化服务,以社区为平台开展儿童照料方面的教育。在单位层面,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建育婴室。她还建议国家酌情延长产假、育儿假期限,支持有条件的家庭选择一方家长在家照顾儿童,采取必要措施推动回家照料者的家务劳动获得社会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