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一介“偷奔”延安
□ 作者 沈治鹏
汤一介,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国学大师。
1943年春,汤一介在联大附中读初二,与游宝谟、曾宪洛、胡旭东和读初三的余绳荪很要好。几个同学在偷偷阅读余绳荪买的斯诺《西行漫记》后,被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充满向往。其实,早在汤一介八九岁时,他的哥哥就参加过“一二·九运动”,还常常把共产党宣传抗日的传单带回家。虽说不懂“革命”是什么意思,但革命两个字却留在了他的记忆中。在余绳荪的提议下,他们决定“偷奔”延安。
为了筹路费,几个同学商量从家里偷东西卖。汤一介偷了家里的金笔、金表和刻有父亲汤用彤清华周刊总编辑的金牌,与其他伙伴偷的家里东西一起变卖后换成路费,搭上了昆明到曲靖的火车。在曲靖住了一晚,又搭乘卡车前往贵阳。到贵阳吃了晚饭刚回旅馆住下,几位彪形大汉就闯了进来,把他们带到当时的贵州警备司令部关了起来。这几个十四五岁不谙世事的学生才明白被捕了。想起箱子里的《西行漫记》就有点慌张,不知谁发现被关的房间地板有缝隙,于是赶紧一张张撕下塞进去。
第二天警备司令部的参谋长开始一个个谈话,警告他们不要听信谣言,并说这是抗战戡乱时期,乱来是要被枪毙的。他们则一口咬定是对联大附中不满,想换个学校到重庆南开中学念书,并各自说了一两位在重庆的亲戚作为护身符。由于没有问出什么来,司令部就一直把他们关在侦缉队旁边的小房子里。大约过了一周,知悉后的联大附中派教务长把他们接回昆明,同时警备司令部还派了人随同押送。汤一介与几个同学“偷奔”延安就这样匆匆收场。回到昆明后,由于无法再在联大附中呆下去,不久汤一介就真的转到重庆南开中学念书了。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