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3月25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邻 里

□ 作者 钟治德

讴歌邻里和睦的《六尺巷》走进今年春晚,之所以能感人,是因为传统邻里关系大多渐行渐远渐无痕。打探古人的邻里组织和邻里关系,或许能给当下以启迪。

《周礼·地官司徒》:“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尚书·大传》:“古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这可谓中国村落或社区的雏形,邻里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隋朝“制五百家为乡,正一人;百家为里,长一人”(《隋书·高祖纪》)。唐代“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村坊邻里,递相督察”(《旧唐书·食货志》)。宋代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万二千五百家为乡,五百家为党”。邻里关系更是一种基层组织单位。

“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在古貌苍苍的社会基层组织里生长,看重的是睦邻因利乘便互相帮衬。《左传》云:“亲仁善邻,国之宝也。”邻里和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匡衡能够凿壁借光,前提是隔壁邻居的宽容。凿壁借光攻书造就了大学问家,如果这样的版本在今天上演,凿壁的主角命运该当如何?轻则被控偷窥,重则涉嫌盗窃。

邻里关系薄凉,是“素心人”像大熊猫一样稀罕。陶渊明《移居》诗云:“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选择南村,是这里多“素心人”,内心纯净、朴素之人。陶渊明安于贫、乐于道,也正是士林“素心人”标本。陶渊明在南村的生活,正所谓“俗中清”,其诗曰:“邻曲时来往,抗言谈往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与邻居相处坦然诚恳,好文章一同欣赏,有疑难切磋分析,邻里之间受到道德熏陶和艺术感染。这是古代基层文化村和谐风情画卷。

睦邻而处,古人上升为“德政”范畴。明朝礼部尚书杨翥喜欢驴子,上朝骑驴,外出亦骑驴。杨翥邻居老来得子,此子天生“怪癖”:听到驴子叫就哭闹不休。碍于杨翥身份,老夫妻俩不敢对他提不养驴子的意见。杨翥得知内情,遂卖掉驴子,出行靠两条腿。“卖驴尚书”由邻里传扬开去,成为德政令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知己”与“比邻”相提并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邻里关系仅次于血缘宗族关系,睦邻而处是一种道德规范。邻里是郁郁乡愁,被放逐在热闹而冷漠的都市。与其“心有戚戚焉”,不如放下架子,除掉面具,以心交心,与比邻做知己。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