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破裂写《虎贲万岁》
张恨水是现代通俗文学大家,他写小说有个宗旨,就是不写真人真事。但是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却破例写过一部纪实战争小说《虎贲万岁》。这与国民党74军余程万将军有关。
1944年1月,张恨水位于重庆南温泉的茅舍中,来了两位军人,他们是余程万将军的部下,受余将军之托,想请张恨水把“常德会战”写成小说,记下浴血奋战的抗日将士们的壮烈事迹。
1943年10月,日军6万余人大举进犯湘西重镇常德,当时驻守常德的守军就是代号“虎贲”的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率领下,该师8000人苦战半月余,以仅83人生还的代价,牢牢牵制住日军,为援军合围赢得了主动。这就是抗战后期有名的“常德会战”。
“常德会战”的悲壮事迹深深打动了张恨水,但张恨水说自己只是个书生,没到过战场,无法下笔,从而婉言拒绝。两位军人热切恳求,并保证给他提供足够的材料,张恨水只好答应从长计议。
军人没有气馁,在土桥住了下来。土桥距离南温泉只有6公里,他们常常到张恨水的茅舍与他聊天,久而久之就成了朋友。到了5月,两位军人旧事重提,诚恳地说:“我为57师阵亡将士请命,张先生不能拒绝。”并送来两大包材料,里面有地图、相片、日记、剪报册等诸多材料,张恨水觉得“于公于私,不能拒绝”,终于答应了。
11月张恨水辞去《重庆民报》经理一职,时间较为充裕,开始阅读材料。1945年春天,张恨水正式动笔。为了写好《虎贲万岁》,他完全采用纪实手法,并进行了深入、细致、严谨的调查采访。两位军人轮流到张恨水茅舍,随时看原稿,有不对的地方就指正,极小的细节也不放过,还把关键的作战场景表演给张恨水看,哪天下雨、炮是如何响的、子弹在夜里发什么光等等,都给予了详尽解释。即便如此,张恨水还是怕有遗漏,特地在重庆找了两位经历过“常德会战”的常德籍百姓,做了多次长谈。
1946年4月18日,张恨水完成了30万字的《虎贲万岁》。这是他一生中唯一一部纪实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直接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长篇小说。全书从师长到伙夫全是真名,时间地点等与战史完全吻合,细致地叙述了每个零星战役中的人员、攻防、装备、死伤情况,在众多细节的铺陈中塑造了57师将士英勇壮烈的形象。
张恨水在该书《自序》中写道:“我写小说,向来暴露多于颂扬,这部书却有个例外。常德之战,守军8000人实在已尽了他们可能的力量。一师人守城,战得只剩下83人,这是中日战史上难找的一件事,我愿意这书借着57师烈士的英灵,流传下去,不再让下一代及后代人稍有不良的印象,所以完全改变了我的作风。”
小说完稿,余程万派人送来丰厚酬金,张恨水坚辞不受。他道:“我不是为余师长个人写书,而是要唤起更多人的抗日热情,书出版了自然有稿费,别的钱我是不能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