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厨师行帮有名堂
帮口及分工
重庆乃长江上游最大的码头,百业兴旺,餐饮业发达,自成川菜“大河帮”体系。厨师行帮自称为“勤行”,在大阳沟雷祖庙茶馆设有公口,起联络协调作用。行帮供奉的偶像为关公(关羽)及雷祖,初一、十五上香,祈求顺当。
从业人员分为“灶上”“堂上”两类。“灶上”以主厨为一把手,俗称红案、“掌脉”。其次为刀工,俗称“墩子匠”,宴席讲排场,刀法极其重要。有一年厨师行帮比武,有位姓张的刀工上场切牛肉,只见他手起刀落,筋膜尽去,肉片极薄,犹如纸张,赢得满堂喝彩。第三是白案、蒸笼(蒸菜、煮饭)、凉菜,有技术含量。
“堂上”主要指跑堂、引座者。跑堂的伙计不会做菜,但懂行,可针对不同对象介绍推荐美食,吹嘘菜品,招徕生意。他们可以口齿清楚地一口气报出菜品、价目,应付各色人等。引座者则要求记性好,老食客上门,立马能认出,将其引导到对方常坐的位置。
“大河帮”称领班服务员为正堂,其次曰堂倌、幺师。
求职及待聘
求职的厨师,每天集中在大阳沟、雷祖庙赶场待雇。他们的标准打扮,是身着白布围裙,手头有把菜刀,坐在茶馆听信息。
上午九、十点钟,雇主到来。一类雇主是各餐馆的老板,有当面看手艺的规矩。另一类雇主是大户人家办席,提前几天来找人,被雇用者届时会带着手下的伙计,准时出现在雇主家中操办。
官绅家办婚、丧、寿宴,多请餐馆“出堂”,价格比到餐馆订座便宜实惠。事前商定费用标准,届时餐馆派人把菜肴、餐具等挑到主人家现场制作。出堂厨师所得报酬,比在餐馆打工丰厚。
名厨师除在餐馆谋职外,还有去官吏家、绅粮家、金融团体做私厨的美差,常年甚至终生被聘用,见月领取包银。他们均能置办高档筵席,且有拿手的款式。孤掌难鸣,大厨师被聘,习惯带几个扣手的墩子匠和白案一道去,相辅相成。
绝技传美名
“久华源”餐馆的名菜,首推“四做鱼”,即红烧鱼头、糖醋瓦块、酱汁中段、滑溜鱼片。大厨师姓穆,精于此道。他还能用一般人弃之不用的肝肠肚肺等,做成鱼杂汤,加撒胡椒面,醒酒最佳。
“留春幄”的冷盘师傅姓吴,终身被聘,原因是他的冷盘制作精美,12只或9只拼盘端上来,中间一大盘是“二龙戏珠”或“凤凰展翅”,周围小盘子内拼有飞禽走兽,荤素兼备,甜咸辣酸俱全,犹如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
“味腴”餐厅大厨师姓李,用料颇为讲究。如芙蓉鸡片、宫保鸡丁,他声明只用雏鸡的胸脯肉,连鸡腿都作下脚料煮汤用,老板只好依他。他做砂锅豆腐,要求很浓的高汤,另加火腿、鲜鸡虾和玉兰片,缺一样就不做。
“老四川”的牛尾汤,以文火炖熬,终年不熄火,炖汤师傅夜夜不眠。“高豆花”的点卤师傅,布卤水全凭经验,旁人难以替代。他们虽名不见经传,却为不可或缺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