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6年08月1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都历摩天览众山

□ 作者 李晓华

都历山,又称北山,是老万州城之主山。同治增修《万县志·地理志·山川》(卷四)载:都历山,在县北三里。《方舆纪要》:一峰插天,突出众山之上,为平阜,气象融结,为县之主山。旧志号文笔山。民国《万县志·舆地·名胜》(卷一)云:“都历山,在北山观顶,县治后脉所至也。江程远望,圆若浮珠,旧志所谓‘都历摩天’,盖列为八景之一。”

在文献中,都历山也写作都枥山。“枥”通“栎”,即栎树,大概是指山上长满了栎树。

前人对都历山的吟咏最早见于明代黄溥的《广济寺》,有“都历拱门青隐隐,玉泉环带碧潺潺”诗句。真正再现了“都历摩天”壮美景象的要数清乾隆年间沈巨儒所作《南浦八景诗》之《都历摩天》: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似朝尊。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崑。何用仙人九节杖,直探素女洗头盆。巫峰十二参差立,共仰此山公领孙。

首联“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似朝尊”,起句不凡。生动描摹了都历山主峰一柱擎天,似如椽巨笔,四周山峦罗列如同朝拜之势。颔联“大江倒影虹跨涧,明月当空玉满崑”,则移步换景,多角度全方位展示都历山景色之壮美。晴空万里之时,一柱擎天的主峰倒影在波涛汹涌的大江里如长虹跨涧,明月当空之际,起伏连绵的山峦又像满山都是昆仑玉石一样晶莹。颈联“何用仙人九节杖,直探素女洗头盆”,又顺势而转,由景及情,甚至取用杜甫《望岳》意蕴,强化都历山“一览众山小”之气概。尾联“巫峰十二参差立,共仰此山公领孙”,与首联“天际孤峰一柱擎,诸峦罗列似朝尊”明合,但视野更宏阔,称颂更落实。巫山十二峰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但在沈巨儒的诗情之中,都历山才是最伟大最具份量的,虽然于理不合,但情有可原。因此,他又一次化用杜甫诗句,在都历山面前,巫山十二峰也不过似参差而立蹑手请安的孙子而已。

沈巨儒这首《都历摩天》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主要凸显了都历山主峰的高峻雄伟壮美。

万州多山,《道光夔州府志》所载距县城十里以内的山有:“在县南隔江三里”的南山,“在县西南五里”有羊飞山。“在县西三里”的西山即太白岩,“县西五里”有天城山,“县西十里”则有鱼存山,“县北五里”有石佛山,“县北八里”有狮子山,另有“县东二里”的下崖、“县西十里”的古练崖、“县南隔江一里”的岑公崖,山后还有鹰嘴岩等等,这些山、崖皆是“县北三里”的都历山周围罗列朝尊的“诸峦”。

由此观之,上能“摩天”,下能接地,都历山不仅阅历了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都历山上共计有北山观(曾为北山石城、现为弥陀禅院)、举人关、字库塔、陈家花园、摩崖石刻群、钟鼓楼、《大公报》遗址等历史文化景观。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昔日都历山“一峰插天”的壮美或“浑若圆珠”的优美,已难以再现。近年来,都历山景区的弥陀禅院、都历山公园、都历观光农业园等一些新的景点正成为新的休闲旅游热点,逐渐实现着人们“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的梦想。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