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同怀视秋白
□ 作者 沈治鹏
瞿秋白曾于1932年11月和次年2月,两次在鲁迅上海的家中避难。之前二人并不认识,只是有文字上的交往,可以说神交已久。鲁迅翻译的法捷耶夫的小说《毁灭》,就曾托冯雪峰转给中俄文都好的瞿秋白请教。
第一次避难,他们俩朝夕相处20多天。期间发生一件事足以表明两人志趣相投。“左联”刊物《文学月报》刊登了一首芸生的政治讽刺诗《汉奸的供状》,鲁迅对这首诗非常失望,说这诗“有辱骂,有恐吓,还有无聊的攻击,其实是大可不必作的”,以《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公开信表明自己的态度。随后《现代文化》杂志刊出四个假名夹着真名的辩护文章,指责鲁迅是“带上了极浓厚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色彩”和“戴白手套的革命论”。此刻,瞿秋白挺身而出为鲁迅辩护,写了《鬼脸的辩护》和讽刺小品《慈善家的妈妈》。
第二次避难时,瞿秋白写的《王道诗话》、《出卖灵魂的秘诀》等,都是由鲁迅寄给《申报·自由谈》发表。鲁迅给这些文章署上自己常用的笔名如“干”、“何家干”之类,就同自己的文章一样寄给熟识的编辑。在结集时,也像自己的文章一样编入《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三个集子中。
在这段时间里,瞿秋白选编了一部《鲁迅杂感选集》,选录了鲁迅74篇杂文,交由上海北新书局改名的青光书局出版,并写了一万多字的序言。在序言中,他对鲁迅的杂文作了很高的评价:“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的思想斗争的历史。杂感这种文体,将要因为鲁迅而成为文艺性的论文的代名词。”鲁迅对这篇序言是满意的,他把瞿秋白视为自己的文章知己,并写了一副联语相赠: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