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2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踪影全无凤凰门

□ 作者 何莉

凤凰门是一座闭门,在金紫门和南纪门两个开门之间,因附近有地名凤凰台而得名。传说该处曾有凤凰鸣于石上,至清乾隆年间其石尚存。凤凰门遗迹原在解放西路207号与211号之间,凤凰门城墙遗迹到20世纪80年代尚可寻觅,1990年10月,该地段因开发建房被拆,今已踪影全无。

“凤凰门,川道拐,牛羊成群。”与其他民谚不同的是,这句民谚不仅涉及凤凰门一带的地理风情,还引起关于“重庆毛肚火锅源头”的争论。据地方史籍记载,凤凰门城门外一条沿河老街叫“川道拐”,自明代以来一直是回民的聚集地,也是重庆城的牛羊屠宰场和回民肉食供应地。有街名“宰坊湾”“硝房沟”为证。

重庆的宰牛场原在长江南岸海棠溪边,那里通川黔公路,接收贵州等地运来的牛比较方便。后来为了方便城里人,便将宰牛场迁到凤凰门川道拐了。每天清晨,有数十头牛由牛倌驱赶着,浩浩荡荡通过南纪门,到凤凰门外待宰。

据已故原重庆市工商联常委、重庆最早的牛奶厂厂长陈敦川生前文章描述:“凤凰门一带,杀牛的屠宰场牛内脏中的粪水由于没有下水道而满地横流,牛杂碎不值钱,多由附近的牛杂馆制成杂碎卖。随后,有商人将牛的千层毛肚制成毛肚火锅,这恐怕是重庆毛肚火锅的起源。还有土法制皮革的硝房中也发出阵阵怪味臭气,形成南纪门下河边一带臭气难闻的状况。”

重庆城火锅兴起后,这里更是人来人往。每天一大早,各个火锅店的伙计就来这里抢购原材料,什么牛肚、牛肝、牛骨、牛心……都争着往回拉,好一派热闹景象。

近年来,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凤凰门一带大多已被拆掉,宰牛场也早已搬迁别处,昔日的辉煌只留在老重庆人的记忆里了。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