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西南的“丝绸之道”——黄桷古道
□ 作者 胡雁冰
黄桷古道位于南岸区南山北面,起于长江边的上新街,止于黄桷垭口的老街,全长2.5公里。古道始筑于唐朝,已有800年历史,宋、元、明、清处于鼎盛时期,属老巴渝十二景之一。
古道的下端起于两处,一是位于上新街前驱路的左侧,是一条顺坡蜿蜒的青石板铺垫的中大路,是那时通过龙门浩渡口连接重庆城区的主要通道,也是通往川黔的主干道;一处起于海棠溪,紧邻老君洞的一条石磴盘曲的天梯云栈。两条路在黄桷垭口前汇合。这里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其道依山势而建,青石板路蜿蜒穿行在生长数百年的黄桷树浓荫中。
黄桷古道是“古西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货物由川江航道而来,经黄桷古道入黔、入滇、入缅,而西南运回的茶叶等物资也由这里到达朝天门码头,再通过川江航道运往全国。
这里走过贩盐贩茶的马帮,走过辗转于川黔两地的客商,还走过入缅抗战的远征军将士。参天古树下的青石板被往来的行人磨得锃亮,成中间低洼两头高的形状,记录着这条古道沧桑的历史。
黄桷古道也是历代名人常经之地,曾留下丰富的题刻和精彩的诗词歌赋。斗转星移,日月交替,古西南丝绸之路的绝大部分道路,已淹没在时间的风雨之中,但一些雄关险道、骡蹄马印、诗联题刻,至今仍留有深深的历史印痕。在黄桷古道上就有不少摩崖诗、词、题刻。而保留至今的川东第一道观——老君洞,至今香火繁盛。它还是观赏长江风光,俯瞰桥都——重庆城市新景的好地方。
黄桷古道修复和登山步道建设,采用了以自然、野趣、人性化为宗旨的设计手法,还原生态良好,历史悠久的古道,创造了适宜居住、创业、旅游并具有休闲特色的城区中的自然环境。
黄桷古道,像一根蜿蜒的线,把散落在南山这一侧的黄葛浓荫、古朴民居、杨家山、白莎墓、老君洞、德国大使馆、文峰塔等串联在一起,构成了重庆近郊富有吸引力的风景区。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