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5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栀子花开

□ 作者 罗雄华

岳父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七十多岁了,上下山扛一两百斤肥料花木健步如飞,吹牛聊天声若洪钟,用竹木发明很多生活和劳动器具,在当地是有名的农民科学家。土地下放时,就开始栽种果木,修剪嫁接以前村里分配的梨树和李树,同村的人也跟着栽种,春季赏花,夏秋时节采果,长寿的婆婆和小孙子坐在果树下仰望夕光照耀的果子,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图景,多么惹人怀念的温馨时光!而今近百岁高龄的婆婆驾鹤西行,天堂里若有春华秋实,她也会静静安享。

岳父母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他们在山上山下经营生计。春节过了,瓦屋周围,公路边或水田边的小块土地上,花事次第兴盛,羞涩的樱桃花,洁白的梨花李花,粉红的桃花,被温暖唤醒,各自遵照内心的节奏开放,她们共同构成老家姹紫嫣红的春天,这才是游子梦中向往的老家。岳父母能干,勤劳,实用主义哲学支撑他们漫长的一生。他们信奉的是自己,信奉的是土地,他们的信仰如此单纯。水稻,麦子,苞谷,季节上的蔬菜一茬茬在田地里生长成熟,赡养晚年的老人,养大幼小的孩子。他们过得幸福而自足。花甲之年,岳父母的梨子树李子树产量不高,品种不好,实在卖不出好价钱,就寻思着改变方向,岳父喜欢研究花草,砍掉了一些果树,开始栽种花草:海棠、三角梅、石榴、黄桷兰、茉莉等等。

年近古稀的岳父,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品种,周期短见效快,就不辞辛苦联络索要或购买,到亲戚家或我们这里来,凡看见长势好开花艳的,就想方设法弄回家,他们的自留地简直成了花木大观园。来凤山下丁家沟里,那一方惹人流连迷醉的无边春色由岳父一手导演。更让人称奇的是,他出人意料亲自上演一出大戏:他像现代愚公,用一把小小的锄头,在杂草丛生乱石密布的半山腰,硬生生开辟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漫漫山路和近十亩肥沃土地!按照他的规划全部种上栀子花。起初,种栀子花也是因为实用。岳父在我们这里来玩,空闲外出散步,遇一中医,和岳父说起栀子花的药用价值,并声称自己医院的规模大,可长期大量收购这种药材。岳父得到指引一般,开荒栽种。当时我们不解,岳父头头是道地背诵栀子花的药效功用,可清热凉血,化痰止咳,宽肠通便,抑制细菌生长,释痰液而通畅气道……

那家医院终究不可靠。但岳父发现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卖花。大约谷雨开始至芒种之前,便是岳父母最忙碌的日子,岳母负责采摘和捆束成把的花朵,岳父再挑到集镇和县城里沿街叫卖,近几年每天如此。岳母一个人有时忙碌到深夜两三点,有一年,我们和妻弟一家回去帮忙,女儿曼曼在捆扎栀子花时话特别多,一直不停地讲故事和笑话,那晚的花香至今还满屋飘浮。岳父大约凌晨五点就要出发,疲惫辛苦可想而知。我们数次苦苦相劝,他们表面答应,暗地里仍旧如此这般的卖命劳作,前不久妻电话问,岳母回答说今年花开得不好,比往年少多了,我们竟然特别高兴。叫他们到我们身边,岳母说现在不必好吃懒做的让你们养活。他们朴素的自力更生乐在其中的意识,让我们深受教益和感动。我们知道,生命不息种花不止是他们一生的信念了。

这个春天快得有些离谱,来凤山上的栀子花刚刚繁盛,漫山遍野的女子追逐花丛,我还以为正在春的腹地哩,闲翻日历,发现早已立夏多日,小满不日抵达。

周末,友人相邀到岳父家去,她们兴致勃勃的憧憬着。局促在城市久了,对泥土山水的想象都开始有些锈迹了,藏在心房角落里的那些蝴蝶啊蜜蜂啊,小心地按捺着自己的翅膀,这时候,仅仅收到一句邀请,漫山遍野的美女们就仿佛飞了起来。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