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于成龙的廉政楹联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于成龙以政绩卓著升任福建布政使,主管全省的财赋和人事。当时,他经手所征收的钱粮基本上供给了驻扎在福建的清兵。为了律己并警人,他在布政司的紫薇堂上书写了一副对联:
累万盈千,尽是朝廷正赋,倘有侵欺,谁替你披枷戴锁;
一丝半粒,无非百姓脂膏,不加珍惜,怎晓得男盗女娼?
各路押解粮的官员到布政使衙门交兑,日以千计,于成龙总是随到随收,正额外从未增收。他还严格考核,督查工作人员,以免出现谎报、冒领、挪用、借垫等不良现象。自己身为一省财政长官,绝不接受任何馈赠。
于成龙的生活十分清苦,曾对僚属说“吾生来无他,嗜好布衣蔬食,衣食者免饥寒足矣”。他在福建为官时,还写过这样一联:
山到穷时,现许多峭壁层崖,欢富贵功名,何似林禽野兽;
路逢狭处,经无数行云流水,任磐桓谈笑,休辜翠竹苍松。
上述两联,文情并茂、雅俗共赏,虽然不免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其字里行间蕴涵的哲理仍对当今为官者有借鉴、激励作用。
有“天下第一廉吏”之美称的于成龙,明朝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出生于山西永宁州来堡村(今方山县下厝乡来堡村)。他自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年)担任关广西罗城县令起,历任知州、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等职。康熙六年(1667年)九月,于成龙抵达合州就任知州,康熙八年(1669年),离合州迁任黄州府同知。于成龙去任不久,合州州民立生祠于药市街纪念。《合州志·宦绩》中记载:“于成龙……居官清正廉明,多善政,州人号于青天。”在20多年官宦生涯中,他爱抚民众、惩治腐败、平冤狱、整吏治,蜚声朝野,深受百姓拥戴和朝廷赞誉。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积劳成疾的于成龙一病不起。对于成龙恩宠有加,常砥砺满朝文武大臣的康熙帝于次年撰写碑文,赐于成龙谥号为“清端”。由此可见康熙对于成龙是何等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