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1年08月2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副刊 幸福路 武隆有座焦王寨 最好新秋时 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君子之风 山高水长

—— 忆陶梅岑先生

□ 作者 陈志

时间过得真快。恩师陶梅岑先生溘然长逝一月有余了。

“故人恰似庭中树,一日秋风一日疏。”人生就像坐上了一条“单程船”,进入下半段旅程后,不断有同行的亲友故人到岸下船、挥手作别。待我回过神来,那故人已快速退出视野,面影愈来愈模糊,令人叹惋。而陶老则不然,瞻阅着他的著作,欣赏着他的墨宝,回忆着与他交往的点点滴滴,那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当代君子形象仍清晰如昨,感觉从未离开。

陶梅岑先生1932年1月15日出生于万州一个书香世家,1949年毕业于重庆建国新闻专科学校,同年12月参加革命,为万县和平解放贡献了力量。先生青年好学上进,但命运多舛;中年下放乡村,仍潜心育人;壮年老骥奋蹄,喜报国有门;老年与时偕行,勤治学修身。一生初心不改,自强不息,笔耕不辍,成就斐然。曾任《万县日报》记者、编辑,中小学教师,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县书协主席。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作品先后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中国书法》《文史杂志》《人民政协报》等报刊发表,出版有《万州双璧》《陶梅岑文萃》《陶梅岑书法论文集》《拥抱生活的墨痕》和钢笔字帖数种,在书法创作、书法教学、书法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贡献卓著。

我认识陶梅岑先生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我,在县城一小学任教。彼时,先生曾经遭受的不白之冤得以彻底平反,被调到万县政协任文史委主任。先生如鱼得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主编文史资料40余万字。工作之余,他潜心实践硬笔书法。1986年先生的作品入展“首届全国硬笔书法大展”,所著《怎样写好钢笔字》等三种钢笔字帖相继出版发行。那时电脑尚未时兴,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是人们的渴求。地区和县里顺应人民群众的愿望,支持先生开展硬笔书法教学,掀起了一场硬笔书法热,受益于先生的教师、学生、工人、农民、机关干部等不计其数。本就爱好书法的我,拜先生为师,研习硬笔书法。先生见我有一定基础,热情为我指点迷津、传授技艺而分文不取。在先生的悉心指教下,我长进很快,曾荣获万县硬笔书法大赛一等奖。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坚持下来,辜负了先生的厚望。

1989年,万县文化馆主办的《新花》报编辑吴承汉先生约我为拟发的一组文化名流近照配写散文诗,我毫不迟疑选择写陶梅岑先生。我去先生处采访,先生反复强调,写人要实事求是,千万别拔高,不要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我在《题赠陶梅岑》中这样写道:“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沉稳中透出潇洒,坚韧里露出旷达。我千百遍地读你练字的老茧,读你熬红的眼睛,读你生命里最深沉的领悟,读你人生迟到的春天……”文章通篇应该用“您”我却用了“你”。时隔多年,每每回看此文总是懊悔不已。特别是当看到先生写给我的信件中,对我这个小他30多岁的晚辈没有一处不是用的敬称“您”,更是为先生的谦卑恭谨而肃然起敬,为自己当年的孟浪无礼深感无地自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22岁的我,在吴承汉、陶梅岑先生等前辈的鼓励下,与县城的几个文学青年一道发起成立了小雨诗社,并担任《小雨诗报》主编。先生三次为《小雨诗报》题写报名,每一次都写了多稿,直到满意为止。先生对报纸编辑经验丰富,手把手教我们如何选稿、改稿、排版,如何加强与读者的联系。每当我们遇到难题,先生总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让我们如沐春风,受益匪浅。

先生对晚辈厚爱有加,用心用情。我每次履新,先生得悉后,总不忘写信或打电话表示祝贺。1999年春,我刚刚经历一次工作调动,先生寄信予我,信中写道:“我想您一定会珍惜仅只一次的青春年华,多积累些知识,多做出一点事情。”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勉励我珍惜时光,不负韶华。“我现在是想多读点书,让自己聪明一点、懂得多一点,但买了一些书,却无力(时间、精力)去读;想做一点事,心里想得到,却没有力量去做(做好、做差都不要紧),所以心里时常不如意,有种‘莫奈何’的焦灼。早知后来还会平反复出,在‘炼狱’中那二十多年再苦再累也该埋头去读许多许多的书,练就一身有用的本领。果如是,就不会有今日精神上的饥渴与力不从心了。”先生的言传身教对我是莫大的鞭策和激励,读书做事稍有懈怠,便觉愧对恩师。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我写了一首诗《川》,在5月27日《三峡都市报》发表后,先生以册页的形式精心书写拙诗赠予我。随册页送来的,还有一封书信,信中写道:“《川》诗写得很好,灵机一动找到此字的笔画和三点水作支点生发丰富的联想,借以传达自己深挚的情感,新颖真挚不落俗套。我很喜欢它,将它写了下来送给您作为纪念。临阵仓皇,行笔、钤印多有败陋。但作为表达我对此诗的爱重,还是不计工拙送给您吧!”一位76岁的老人,为了鼓励学生工作之余坚持创作,在长达5米多的册页上,用毛笔一字一字书写了65行,并亲自设计装裱,这是怎样一份深情厚礼!怎能不令学生感激涕零,终身珍藏之!

2008年底,我到一事业单位任“一把手”,想请先生为我办公室写一匾额。我到先生家商量书写的内容,提出可写“厚德载物”或“上善若水”等,先生沉吟半晌,说:“那些都太常见。不如写‘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何?”我顿时明白了先生的良苦用心,先生是在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提醒我要行稳致远,谨防被“围猎”啊!这块匾额就像一口警钟,陪伴我辗转走过多个部门,告诫我始终保持自省自律,直至退出实职岗位。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先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退休后,先生协助儿子开办广告公司,坚持低收费,对素不相识的求字者分文不取也是常有的事。后来又在宿舍临街门面开了一个工作室。他说:“我开工作室的目的,是想尽一己之力,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书法艺术,近距离为群众提供书法服务。”他的作品深受市民喜爱,大多数都是免费馈赠的,就连小区物管请他写个告示、通知什么的,也从未推辞。多年前,我们几个学生请先生吃饭,最后还是他悄悄去买了单,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最近为一企业书写了牌匾,润笔费给得有点高,大家分享了“一个偏旁部首”,让他很有成就感!去年先生生病住院,我去看望他老人家,临别送1000元以表心意,他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为由拒收,最后竟不惜以绝交相威胁,硬是将钱退给了我。

先生一直热情参与万州的文化建设,有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2009年,区里组织对已毁的《万州西山格言碑》进行校订重刻,与格言碑结下“一世情缘”的先生参与了多次集体讨论最终定稿的全过程,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先生撰写的导读文章《让身边经典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与碑文和注释一并在当年的《三峡都市报》刊发。2012年,由先生以颜楷书写的《万州西山格言碑》被重刻于万州西山公园“静园”,看到自己凝聚了二十多年心血的格言碑重新面世,先生喜不自禁,赋诗一首:“壮岁一诺心中藏,为伊憔悴为伊忙;二十余年磨一剑,白首碑成喜欲狂。”2014年,区政协组织开展万州城市形象语建言献策活动,先生以文史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三生有幸平湖万州”的前期挖掘提炼、后期宣传推广的全过程。先生书写的“三生有幸平湖万州”形象语从全国50多位应征者中胜出,成为规范字体正式对外发布,产生了广泛影响。2019年,市里组织开展“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万州“书记晒文旅”宣传片末尾出现的“畅游三峡万州出发”八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亦出自先生的手笔。《三峡都市报》报名也是先生所书。

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人民,先生与时偕行,退休后靠死记硬背五笔输入法,学会了电脑写作、网上查阅资料、运用电脑绘图设计、利用QQ收发文件等,其熟练程度超过不少年轻人。先生惜时如金,他以“不教一日闲过”为座右铭,毕生践行着《西山格言碑》中的格言:“如欲成一个人,先要吃得苦,耐得劳。凡是做一件事,总要慎于始,奋于终。”先生晚年,除了生病住院,没有哪一天停止读书、研究和书写,直至以九十高龄辞世。

“逝水东流虽不返,却令后世仰高风”。陶梅岑先生温润如玉的人格魅力、敬业奉献的高尚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感动了一座城。先生辞世后,不少市民朋友一大早赶到殡仪馆参加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或到灵堂前吊唁,送先生最后一程。文朋诗友纷纷写诗撰文、挥毫谱曲,追怀先生德艺双馨的感人事迹。

“暮年逢盛世/心旷神且怡/老骥追新梦/得得奋四蹄”“假我百年/仍愿长忙不愿闲/更将梦圆圆”,耄耋之年的先生曾这样以诗词言志。而今,当我们行走在万州城乡,乃至周边区县,目睹先生的作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三峡大地,眼见先生所钟爱的事业后继有人,感悟先生的君子之风正在越来越多晚辈后学的身上传承弘扬,倍感欣慰。我想对先生说:您的梦已圆,得享高寿,人生无憾,可以安息于天堂,含笑于九泉了。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