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长篇人物传记《晏阳初》
某日晚,接到外地一位朋友电话,希望通过我向作家苗勇索取签名本的《晏阳初》,说此书最近在网上卖得很火。这一下引起我的注意,原以为此书还没面世,在等待拜读,不想外面早已“火光四射”。
我一直敬重晏阳初先生,他的学术成就和推行的平民教育运动深深折服了我。我曾购得他的学术著作《平民教育与乡村建设运动》,这是晏阳初先生的重要著述,被列为商务图书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推出。为进一步了解晏阳初,2018年10月,我沿着晏老当年开展平民教育的足迹,实地去重庆北碚和河北定县(现为定州)考察学习。在这些地方,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的灵魂。
《晏阳初》是苗勇十余年埋首躬耕的硕果。全书九个篇章,从少年求学起笔,到心系故园收尾,从容展现了晏阳初先生一生的履迹和重要的历史节点。从篇章结构和叙述风格来看,诚如苗勇自己所言,是受了《巨人传》《梵高传》等著名传记文学的影响,大开大合,叙述生动,情景交融,亲切感人。
阅读书中的文字,你不得不感佩晏阳初先生走出巴山蜀水的勇毅,请孙伏园等大家搞平教运动的热忱,骑着毛驴下乡的坚定,誓扫天下文盲的胸怀。这也让我想起我在定县探访的一些感人情景。定县翟城村,是晏老生活13年的村庄,这里的人们对他一直满怀深情。一谈到晏老,大家都滔滔不绝。定州晏阳初研究会会长李志会有些激动,说你们不是考察,是走亲戚。听他这么一说,我都感动得不能自持。晏老何以赢得这么高的声望?我在定县找到了答案。在定州晏阳初中学的陈列室里,晏老编制的学习时间表、识字歌和平民千字课一一映入眼帘,这些是我从前没有看到过的,在这里我才真实地感受到晏老所做的平民育教工作是那么具体细致,亲切可人。听听他们的《锄草歌》:“手拿锄头锄野草呀/锄去野草好长苗呀……”再听听《平民教育》:“平民教育/国家之根/除尽了文盲/做成了新民/全体四万万国民/一律平等放光明/发扬我中华民族之精神。”这些歌词简单、优美、亲切、感人。
推行平民教育是晏老终身的事业,他的教育目的就是教人做人,做“整个的人”,也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晏老推崇先贤“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他发问道:“‘本’”既不固,‘邦’又何能宁呢?”所以,他推行平民教育,就是要固本宁邦。在那个时代,国弱民贫,有多少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做着各种尝试,晏老就是其中之人。晏老多次谈到,他的平民教育是大众教育,不以培训社会精英为目的,而是让最广大的民众有平等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和生存的技能,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而那时,中国大多数人是农民,他们绝大多数是文盲和半文盲。晏老认为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愚贫弱私”,他提出以“学校式、社会式、家庭式”三大方式,“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进行农村改造。晏老在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是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着眼于小处,如为减少饮用水传染疾病,指导农民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其实,晏老推行的平民教育,他所消除的“愚贫弱私”,与我们今天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高度的契合。
多年来,研究晏阳初的著述不少,但本书以传记形式全面生动展示晏阳初的一生,用情节铺垫,拿细节说话,把一位儒雅、执着、慈爱、博学的平民教育家,以及一场浩大的乡村改造运动呈现在我们眼前,为我们打开了通向伟大灵魂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