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6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春秋 周恩来书信背后的统战英雄郭秉毅 汉“富贵昌,乐未央”砖 走进二黄坝碉楼 巴蔓子为国捐头颅

版面翻页
春秋
03

巫山县博物馆藏

汉“富贵昌,乐未央”砖

汉“富贵昌,乐未央”砖

汉“富贵昌,乐未央”砖

附:“永元”“富贵”“长乐”砖

【释文】

富贵昌,乐未央。

【赏析】

“富贵昌,乐未央”砖出土于巫山县,为条形砖,侧面模印阳文。

三峡砖文字体变化与汉代隶书的演进是同轨同速的。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的秦国。到汉代,篆书已不是主流。西汉早期,直至东汉中期桓帝、灵帝之前,隶书体势方折,笔画平直,而且保留了篆书中锋用笔、笔画圆劲的成分。这种由小篆向成熟隶书过渡的字体,称之为“古隶”。三峡砖文中的纪年,集中在东汉偏早的时期,古隶占了很大比例,砖文字体与那个时代隶书的特征是契合的。

碑刻与砖文同源而异流。三峡地区已发现的东汉刻石文字同样反映了隶书演变进程。东汉早期的“汝南细阳张君遂”墓记石刻和“雷劈石崖墓记”“延年石室墓记”,均为古隶,气韵古穆。三峡砖文的书写既有工匠所为,也有文人参与。三峡砖文有一些变形的隶书、篆书。这些变形,有艺术的夸张,有讹误错谬,还有图案化减省。由此,造成不少砖文辨识困难。夸张变形,形体竖长,笔画舒张而劲健,结字用笔大胆而不唐突。图案化减省变形,如图版“富贵昌,乐未央”砖文,变化较大,体现出较强的装饰性。有意减省变形则已近乎于装饰图案。

三峡砖文中规范的篆书较少,即使有篆书也是篆隶夹杂。这是由于工匠俗写的变体和流传谬误形成的错讹,体现了民间书法的特色。以今天的眼光和审美趣味看,虽不规范,却更无拘无束,反而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然、质朴与纯真。

三峡铭文砖制作专业化水平是比较高的。如果我们将一般的纪年、吉语铭文砖模归入工匠设计、书写,从中能够看出东汉时期三峡地区存在专业制砖作坊和水平较高的工匠。如“永元十三年”砖,采用上部铭文、下部几何纹装饰,铭文书写体现了较高的水平。可以说,三峡铭文制作工匠确有“宿其业、专其能”者。从不同地方出土相同的铭文砖,一个地方出现相类似的铭文砖,反映出地方之间、作坊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乃至相互模仿。

三峡砖文的书风是拙朴的。从书法艺术风格考量,三峡砖文丰富多姿。有规整一路,也有爽利劲挺一路和率直朴茂一路。总体观之,三峡砖文大多任意挥洒,极少约束。工匠书铭由于对书法的生疏,表现出的生拙之味,与所谓“熟后生”以及一些现代书者的故作生涩是完全不同的。三峡砖文的生拙自然天成,没有丝毫矫揉和造作。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特质,即使是砖文中的文人书铭,也充满那个时代的气息,显露出古朴厚重的气象。此外,由于制作中的挤压变形和烧制、搬运中避免不了的残损,砖文更显出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

三峡砖文又是雄强的。高温烧制出的模印阳文,质地坚硬,字口劲健,阳刚峻迈。工匠作铭,虽无庙堂之气,少书卷意味,却尽显粗犷放达之山林野气。三峡砖文不乏大气雄强之作。铭文融入几何图案,竖向双排,大小参差错落揖让,随形就势,别开生面。笔画直硬,多方入尖出,如斫如劈,险峻挺拔。长江三峡岸崖壁立高于万仞直插江中,江水奔腾咆哮滚滚东去。在这里,充满张力和阳刚之气的雄强书风亦是自然孕育。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