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3年06月27日
按日期搜索
六月 2023
 
 
 
 
10203
040560780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重庆政协报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走进二黄坝碉楼

□ 作者 牟方根 文/图

维修后的二黄坝碉楼主楼

历经岁月的洗礼,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古碉楼走入人们的视线。这就是万州区级文物保护单位——二黄坝碉楼。

据考证,这座碉楼建造时间不晚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追溯历史,清代咸丰末年到同治初年“李蓝”之乱,自云南昭通结盟起事后,起义军民进入巴蜀大地,鼎盛时期达30多万,转战奔袭,涉足50余州县,历时6年。除此之外,土匪趁乱为害一方。官军疲于奔命,官府自顾不暇。生活在广袤乡间的普通百姓无所依靠,颤颤惶惶,特别是一些大户人家只得“即岩为碉”“就岭为楼”,砌筑坚壁高墙以寻求自保。为此,魏家的两房先祖:哥哥魏成初,先在不远处的“罗家湾”建设一座带碉楼的宅院;弟弟魏成谟不甘示弱,也在“二黄坝”这个地方,建起一座更为气派的碉楼。

经过维修后的二黄坝碉楼主楼,复制当初的模样。一楼,开一道实木大门,“吱嘎”的木门声听起来极富时代厚重感。每块条石之间的缝隙,用糯米熬成浆和着石灰糊密封。把糯米煮烂制成灰浆,干燥后比纯粹的石灰浆强度更大、韧性更好,堪称“古代水泥”,还具备优良的防水性能。建筑承重用的木材,采用榫卯结构,能造就“墙倒屋不塌”的奇特现象。

碉楼二楼四方的射击孔呈现为内八字形,这样里大外小的设计能让碉楼里面射手的视野较宽,有利于更好地观察目标,发挥火力优势。

在碉楼四楼,从四壁和四角伸出了12组条石挑梁。挑梁上立木柱,支撑起屋顶四角的飞檐、屋顶的青瓦攒尖顶。挑梁间辅以木质楼板和护栏,凌空架设起一道空中回廊。在空中回廊巡视四方,周围的风吹草动一览无遗。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