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4年02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探索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子——政协委员在行动 推动县域协调发展  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铜梁:搭桥梁 兴产业 助推“农庄”试点变示范 垫江:明月山下好风光

版面翻页
探索重庆特色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新路子——政协委员在行动
04
铜梁:搭桥梁 兴产业 助推“农庄”试点变示范
□ 本报记者 程卓

巴岳农庄试点围龙镇龙湖村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郭洪 摄

新春伊始,铜梁区少云镇少云村村民王一君便乐呵呵地忙个不停。“和以前相比,现在农村变化太大了,不仅居住环境得到改善,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收入不比外出打工差。”王一君前年返乡回家后,有三份收入,她一方面在村集体经济企业打工,一方面流转土地承包,同时还养了不少鸡。“村里以前在外打工的村民,现在很多都回来了,大家觉得现在的生活有盼头、有希望。”话里话外,王一君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

“巴岳农庄”的试点推广和铜梁区政协的积极助力,是王一君幸福生活的来源之一。

2022年,铜梁区创新启动“巴岳农庄”试点建设。为了助力试点工作取得成效,铜梁区政协积极聚智建言、出力实干,为加速城乡之间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的双向流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政协力量。

给出“金点子” 助推资源变资产

“巴岳农庄”不是一个具象的农场、庄园,而是一种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在村民、集体经济、国有平台公司等各方之间构建起一种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机制,其核心是让各村镇因地制宜、各展所长,把发展短板变成“潜力板”,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铜梁区28个镇街资源禀赋各异、发展阶段不同,“巴岳农庄”试点建设,如何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统筹布局?这是党委政府破题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也是政协聚焦发力的重点。

“首先要摸清底数,分析各村镇现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才能助推‘巴岳农庄’模式全面开花、多出成果。”铜梁区政协副主席汪德富介绍,确定了方向,区政协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创收、基层治理等调研主题,深入该区28个镇街实地调研,力求摸清资源现状,为农庄建设助力。

“要加强‘三农’投入保障,优化支出结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深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继续向‘三农’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倾斜,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渠道放水’的‘农庄’投入新格局”“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经验丰富、实力雄厚、意愿强烈的公司积极参与‘农庄’建设,让更多城市工商资本走进乡村”“建议依托国家(西南)蔬菜改良中心,推动我区蔬菜产业提档升级,力争将铜梁打造成‘南方寿光’”……根据调研掌握的实情,聚焦如何构建起多方利益共赢、风险共担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铜梁区政协人从整合涉农资金、撬动社会参与、大抓实体产业、强化人才培育等多方面积极建言。

相关意见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侣俸、少云、围龙3镇6村迅速组建起3个巴岳农庄股份制公司,通过国有平台公司引入资金、项目等,盘活闲置资源、激活土地要素,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走出好路子 架起城乡融合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

为加快推进侣俸、少云、围龙“巴岳农庄”建设,区政协和政协委员在政策帮扶、技术引进、订单农业等方面架起桥梁,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侣俸镇一直有蔬菜种植传统,拥有一定产业基础。区政协在调研侣俸镇“巴岳农庄”建设时发现,当地蔬菜产业的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程度不高。如何为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委员们念兹在兹,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和调研报告持续助力。去年7月,委员们欣喜地看到,区委、区政府采纳了相关建言,引进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西南研发中心落户铜梁,着力强化蔬菜种源研发与推广,并打造了约300亩设施蔬菜科技园作为其成果转化基地,为侣俸镇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全流程科技帮扶。通过优良育种、科学种植,蔬菜科技园大棚里栽种的小番茄、螺丝椒苗一片葱郁,可实现亩均收益1.5万元以上,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一份可观收益。

“少云镇跑山鸡品质好、肉质优,目前已卖出4000只,实现产值48万元。”跑山鸡带领当地村民跑出“好钱景”,离不开区政协委员、区畜牧业发展中心主任石柱争取帮扶资金为产业发展“输血”。在利用闲置撂荒地和山林地养殖跑山鸡之初,由于当地缺乏产业基础,少云镇“巴岳农庄”建设从零起步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石柱了解情况后,通过市级项目扶持政策,积极争取70万元债券资金,助力少云镇“巴岳农庄”新建鸡棚22个,有力助推了跑山鸡产业发展起步。

“我们企业主要在城市发展餐饮业,以及打造服务餐饮的供应链,对农产品原材料需求较大。”区政协委员、重庆市钦鼎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伦举利用“公司+基地+订单”方式,在当地流转土地,并建立生产加工厂,将企业所需的原材料采购及生产加工向“巴岳农庄”试点村镇倾斜,通过“产业桥”链接起城市与乡村购销双方,使村民实现土地流转一份收入、门前打工一份收入的“双丰收”。

除了通过自身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秦伦举还利用少云商会会长身份,积极动员4家会员企业将辣椒、高粱、油菜等原材料采购订单落户“巴岳农庄”试点村镇,“希望通过全产业链发展,让更多乡村优质农产品走进城市居民餐桌,助推乡村振兴。”

设立专家库 推动乡村善治理

产业兴、治理优、乡村美,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巴岳农庄”不仅聚焦产业振兴,还同步探索“铜心小院”乡村治理品牌的建设,区政协也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政协力量的介入,助力乡村善管善治。

区政协无党派界别的委员依托“铜心小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把科技课堂、艺体课堂、传统文化课堂、自护课堂等教育资源带到农村留守儿童身边,并提供价值30万元的物资帮扶,以“铜心小院”为中心辐射了周边近10个村、社区的留守儿童。

人民政协拥有智力密集的优势,对于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普法教育开展等乡村治理工作能够提供专业人才支持。区政协通过设立“专家库”,筛选出29名委员将其列入第一批专家库名单,并按照专业和不同领域划分科技教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提升、民生福祉5个专家组。“我们结合‘渝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根据每次协商调研不同主题,从专家库中选取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区政协副主席曹定福介绍,依托这个人才库,委员专家走进村落、走近村民,为乡村治理提供智力支撑。2023年各界别就开展“委员协商进山村”“车间一线为企业解难题”等商量活动50余场次。

经过近2年的持续推进,“巴岳农庄”建设从3镇6村扩面试点至10镇47村,因地制宜发展起现代蔬菜、山地农业、旅游观光等特色产业,惠及11.98万人,不仅产业活力不断增强,乡村基础配套也大幅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