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这样早防早治
【受访专家】崔坤 重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过去,冠心病多是老年病;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这种疾病“盯上”。患者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崔坤,请他为读者讲解冠心病的成因、症状、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帮助大家早了解、早预防、早治疗。
冠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内壁出现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由脂质、胆固醇、钙质等成分组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进而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此外,冠状动脉的痉挛也可能导致一过性的心肌缺血,引发心绞痛等症状。
“当下,冠心病发生越来越年轻化,这主要和年轻人的不良生活方式相关。这种生活方式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为冠心病埋下隐患。”崔坤说,此外,在季节交替特别是在冬春交替之际,气温、气压、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此时变化剧烈,人体的生理机能一时难以适应,冠心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
崔坤提醒,冠心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典型的是心绞痛,即心前区或胸骨后出现的压迫性、紧缩性或烧灼样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颈部或下颌部。疼痛一般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除心绞痛外,冠心病还可能出现气短、晕厥、胸闷、胸痛、疲劳、咳嗽、咳痰等症状。当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剧烈胸痛、大汗淋漓、濒死感等,需立即就医。”
崔坤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要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定期体检与筛查、遵医嘱用药等方面做好预防。具体如下:
一是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坚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入富含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适量补充鱼、禽、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坚决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做到不饮酒或仅少量饮用低度酒,避免因过量饮酒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适量运动,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同时结合举重、瑜伽等抗阻运动和伸展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控制体重,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减轻体重,定期监测体重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内。
二是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保持血压在理想范围内;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异常患者要根据血脂水平,遵医嘱合理使用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贝特类等。
三是定期体检与筛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CTA或造影检查。
四是遵医嘱用药。对于已经确诊的冠心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调脂药物(如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等,以预防病情发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记者 陈元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