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25年09月2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重庆政协报视野 匠心闪耀 阅见芳华 漫居秋趣 栾树花开 丰收序章 碧波微漾彩云湖

版面翻页
视野
04

栾树花开

□ 作者 胡庆敏

栾树花开遍地秋 段翔飞 摄

初闻栾树,是在故乡的秋日里。

我出生的南方小城,栾树本就不多见。因此童年收到用栾树果实串成的项链时,我全然不知是何种树木所制,只觉礼物盒里那几枚精心挑选的三瓣形果囊,染着秋阳般的暖红,精巧得像撒落的星子。送我项链的同学有些腼腆:“这是我串的,栾树果子能保平安。”栾树从此在我心里扎了根——究竟是怎样的树,能结出这般玲珑的果子?

后来读史铁生的文章,他写栾树果实“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我将记忆里的项链与文字对照,却仍想象不出满树“灯笼”该是怎样绚丽的景象。那时栾树于我,始终是抽象的存在:是串在童年记忆里的友情信物,是几粒藏着温度的深红果囊。

大学毕业定居异乡,这里的秋,竟被栾树晕染得浓墨重彩。

“秋意起兮栾花开,秋风动兮满树彩。”刚入秋,栾花便悄然绽放。黄蕊小花细碎如星,缀在枝头或隐入绿叶间,不甚惹眼,需仰头细寻才能发现。西风掠过,黄花零落成泥,铺作黑灰地面上的软毯,路人步履匆匆,少有人驻足。栾树开花如此谦逊,像自知不是主角,只默默为后续的绚烂铺陈。

真正的华彩在花谢后降临。仿佛一夜之间,那些细小的花苞都抽成了三瓣状的蒴果。初时青绿,与叶色相融;渐次染上红晕,像少女颊边胭脂;最终蜕作深红褐色,在秋阳下泛着温润光泽。此时节,整座城市都浸在栾树的斑斓里——树冠上层是未褪尽的黄花,中层是层叠的彩果,下层是羽状绿叶。远远望去,层层叠彩,如泼墨秋光。

“栾树花开半城秋”,原是这般景象。走在街道上,抬头便是流动的秋色。秋风起时,果囊轻晃如风铃,有的挣脱枝头,打着旋儿飘落,似彩蝶翩跹。行人纷纷驻足,举着手机记录这秋日限定;孩童蹲身捡拾,捧在手心视若珍宝,像极了当年的我与赠我项链的同学。

如今方懂,同学赠我的不只是一串项链,更是整个秋天的诗意。她将栾树的浪漫穿成串,挂在不识栾树的孩童颈间,让往后的岁月里,我每见栾树,便会想起那个生日,想起有人曾将故乡的温度,藏进一份礼物里相赠。

史铁生说栾树果像灯笼,可我觉得,那不是挂在树上的灯笼,而是飘在记忆里的灯笼——照亮来时路,温暖当下行,更点亮向远方的脚步。

栾树年年开花结果。花依然谦卑,果依然绚烂。这座城市的半城秋色被栾树点燃,另一半则藏在人们的记忆里:藏在那些曾不识栾树,最终与栾树相伴的故事里。

某个周末,我带孩子去公园捡拾栾树果囊。指尖轻触果囊的纹路时,忽然懂得:有些地方,既是异乡,亦是故乡;有些人与情,既是陌生,亦是亲切。所谓乡愁,从来不是对某个地域的执念,而是对某个时空里自己的眷恋——那个收到项链时懵懂的孩子,与如今在异乡秋日里重逢的自己,终于在对视中完成了一场跨越岁月的和解。

半城栾树半城秋,半是异乡半故乡。许多漂泊的人总在“落叶归根”与“振翅远方”间摇摆,终会明白:真正的归属不在地图上的某个点,而在心安处的每一刻当下;许多游移的灵魂在孤独中摸索、碰撞、重组,如同栾树既开花又结果,既向天空生长,又向大地扎根。

幼时的栾树果项链,被我收进岁月的抽屉。果囊虽已脆薄,稍用力便要碎裂,可那根淡红的绳子始终未褪色。原来有些牵挂,看似脆弱,反经得起时光打磨;有些故乡,看似遥远,早就在心底生了根须。

我新做了一条栾树果项链,寄向故乡。恍惚看见,有个孩子戴着它站在时光里微笑——那是当年的我,也是永远的秋。

录入:沈思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